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权衡

春秋权衡

十七卷。刘敞(1019-1068)撰。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宋代著名经学家。刘敞乃宋代著名史学家刘邠之兄。仁宗庆历进士,官至集贤殿学士,制南京御史台。曾奉使契丹,素知山川道径及异兽形状,辽人叹服。刘敞学问渊博,为文敏赡,欧阳修每有所疑,辄以书请教,膺服其渊博,有《公是集》,世称“公是先生”。其学以《春秋》见长,不为传统所束缚,开宋儒批评汉儒之先声。其平生著述,除此书外,还有《七经小传》、《春秋传》、《春秋说例》、《春秋文权》、《春秋意林》、《公是集》。此书专论三传得失。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原义始为《权衡》以平三传得失,然后集众说、断以己意而为之《传》。《传》所不尽者见之“意林”。”此书论《左传》七卷、论《公羊》六卷,论《穀梁》四卷。其论《左传》云:“前汉诸儒不肯为《左氏》学者,为其是非谬于圣人也。故曰《左氏》不传《春秋》,此无疑矣。……然丘明所以作传者,乃若自用其意说经,泛以旧章常例,通之于史策,可以见成败耳。”(卷一)既赞同汉今文经学家《左传》不传《春秋》之说,又不否定《左传》之解经,此乃调和今古文之学说。今文经学家认为《公羊》与《左氏》、《穀梁》异者有三:一是“据百二十国宝书而作”,二是“张三世”,三是“新周故宋,以《春秋》当新王。”刘敞不赞这些传统的意见,并在此书中逐条批驳之。《春秋》经传记时或有不同,先儒对此意见不一,刘氏对此则创新说。如隐公六年《经》“冬,宋人取长葛”,《左传》作“秋”。刘氏不同意杜氏“秋取冬来告”之说,认为经传不一之原因,大多是由于《左传》杂采当时诸侯史策,而这些史策有用夏正者,有用周正者,错杂文舛,往往而迷。这一新的解释给清儒以很大的启迪,顾栋高、赵翼等人正是受此启发而对《春秋》经传日月不同之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而刘氏此说亦为现代大多数学者所接受。此书虽旨在批评三传及其注,但能依经立义,与孙复等人以意为断盖不相同,颇得“征实”之誉。清纳兰性德《序》云:“今观《权衡》之作,折衷三家,旁引曲证,以析经义。真有权之无失轻重,衡之得其平者。”而刘氏本人对此书亦自视甚高。其《自序》称:“《权衡》始出,未有读者。”又云:“非达学与通人,则亦必不能观之。”后叶梦得作《石林春秋传》,对义疏多所排斥,尤其诋毁孙复《尊王发微》,批评其“不深于礼乐,故其言多自抵牾,有甚害于经者。虽概以礼论当时之过,而不能尽礼之制,尤为肤浅。”但叶氏对刘敞却特别推崇。此书与其《春秋传》、《春秋传说例》、《春秋意林》于宋哲宗元祐时被旨刊行。现存宋刻本、康熙纳兰性德《通志堂经解》本、同治粤东书局重刻通志堂本。

猜你喜欢

  • 静修堂书经解

    四册。清仇景崙撰。仇景崙此书不分卷,兼解今文和古文,只是较多袭用阎若璩的观点。书中有时称“伪《孔传》”,有时又称“孔安国”,其体例还不够统一。书中内容,有的解释篇题,有的解释经中的文句,汇集了众家之说

  • 薛涛李冶诗集

    二卷。唐薛涛、李冶撰。薛涛,蜀中妓。李冶,乌程女道士。生卒年均不详。薛涛与元稹相唱和,李冶也曾与刘禹锡游,均为中唐人。《书录解题》载薛涛诗一卷,李冶诗一卷,至清皆不传。此本为后人钞撮而成。涛集中如《闻

  • 文园漫语

    一卷。旧本题程希尧(生卒年不详)撰。不著时代,也不详作者始末。书中“诗韵更定”一条中有“我朝《洪武正韵》字样,由此断定程希尧为明朝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止一卷,内容大旨是合儒、禅而一之,认为佛法皆从

  • 十峰集

    五卷。清徐基(约1701年前后在世)撰。徐基,字宗顼,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由贡生官训导。集中文、赋、诗、词,皆是用苏轼前后《赤壁赋》中四百余字编缀窜写而成的。错综变幻,极有巧思。例如,其中的《游小赤

  • 字辨证篆

    十七卷。清易本烺(生卒年不详)撰。本烺字眉孙,京山(今属湖北)人。道光乙未(1835年)举人,专意纂述,著有《春秋楚地答问》、《一粟斋集》等。是书旨在考辨今书与篆书的沿革,以明篆法,知字体之误书。其体

  • 融经馆丛书

    十一种,一百零一卷。清徐友兰编。徐友兰字叔倍,生平事迹不详。曾在农部做官。丛书所收如明凌迪知《左传腴词》八卷、《太史华句》八卷、《两汉隽言》十六卷、《文选锦字录》二十一卷等都是抄录锦言粹语的著作,而且

  • 群书集事渊海

    四十七卷。未著撰者姓名。《明史·艺文志》以为宏治时人偏。可能据高儒《百川书志》所载。考李东阳《怀麓堂集》有此书后序。称国初人所辑,内官监左少监贾性在司礼购而得之。捐赀镂版,病其字在小,募善书者录之,稍

  • 三国杂事

    二卷,宋唐庚撰。唐庚(1071-1121),字子西,北宋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绍圣中举进士,调利州(今四川广元县)负责狱讼,后迁郎中令,又拜为宗子博士,又由宰相张商英的推荐,提举京畿常平。政和元年(

  • 周易探玄

    三卷。辑佚书,唐崔憬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崔憬生平事迹不详。《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不著录其书。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之,其释大衍之数五十,引孔颖达疏,并谓孔疏扶王弼义,

  • 函史

    上编八十一卷,下编二十一卷。明邓元锡撰。邓元锡事迹详见《三礼绎》条。是书仿郑樵《通志》体例,七编是纪传部分,下编为二十略。《通志》纪传多因旧史,无甚新意,而二十略虽属新创,但不免有夸大之词。是书同《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