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卷。清吴凌云(生卒年不详)撰。凌云字得青,号客槎,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嘉庆五年岁贡生。嗜好读书,经师遗说,无不通览。曾借馆于钱大昕孱守斋,尽读其所藏书。所著《十三经考异》,援据精核,多前人所未
十卷。不著撰人。据考此书原为明正德初蓝田县令郭坤所刊。书中方药多出于钱乙,兼采《肘后方》、《千金方》、《仁斋直指方》等,而以钱乙为宗。此书以问答式编写,每篇以第几问为标题,共为百题。在编辑体例上受朱肱
见《孙子》。
三十卷,首一卷,清董鸿勋纂修。董鸿勋,详见光绪《古文坪厅志》。《永绥厅志》宣统元年(1909)刻本,为三十卷,首一卷。首有新旧序例、纪事、目录。正文分为八门。依次为天文门,为目三,曰星野、气候、灾祥。
六卷。明赵志皋(?-1601)撰。赵志皋,字汝迈,浙江兰溪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万历初官侍读,因忤张居正而谪官。后张居正没,官累至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懿。志皋著有《灵洞山房集》、《内阁奏疏稿》,
五卷。宋陈世崇撰。生卒年不详。陈世崇字伯仁,号随隐,崇仁(今江西崇仁)人。(一作临川)随父入宫禁,仍充东宫讲堂说书,兼两宫撰述。后仕皇城司检法。受贾似道排挤,退隐归乡,入元著《随隐漫录》。此书多记同时
三十七卷,附《仪礼经传通解续》二十九卷。宋朱熹(1130-1200)撰。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别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居建阳(今属福建)考亭。绍兴进士,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淳
一卷。清曾纪泽(1839-1890)撰。纪泽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之长子。初以荫补户部员外郎,同治间历使英法俄诸国,与俄签订收回伊犁的《中俄伊犁条约》,撰《中国先睡后醒论》,主张“强兵”优先于“富
十二卷。宋晏兼善(生卒年与生平事迹不详)撰。该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说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断为元人所作,“其书专为场屋而作,义殊肤浅。”且只有四卷残本。朱彝尊《经义考》也著录该书,说“二卷,
一百六十卷。清王定安等撰。见《求关斋弟子记》条。是书前有两江总督魏光熹序,具言编纂经过。以下卷一至卷十为王制,内分子目为制诏、德音、圣制、功令,卷十一、十二为沿革,内分子目历代淮鹾才略上下,卷十三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