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梼杌闲评

梼杌闲评

又名《明珠缘》。原书不题作者姓名,近代学者缪荃孙认为系明代李清所作,现代学者邓之诚认为此说“颇有似处”。近年来,有学者考证,进一步肯定李清是此书的作者。李清(1602-1683),字映碧,一字心水,晚号天一居士,南直隶兴化(今江苏兴化)人。天启元年举人,崇祯四年进士,崇祯十年内召入京,仕崇祯、弘光两朝,历官刑、吏、工科给事中、大理寺丞。力主发奋图强,抵御外侮。明亡不仕,闭门著书。于史学造诣颇深,著述甚丰,主要有《三垣奏疏》、《三垣笔记》、《南渡录》、《南北史合注》、《澹宁斋史论》、《外史摘奇》、《女世说》、《三余琐录》等。《梼杌闲评》共五十回,按“梼杌”一词,在这里有两种含义:一指恶人,即书中的主要人物魏忠贤、客印月等;一指史籍,古代楚国有一种史籍名《梼杌》。按前一种解释即为恶人魏忠贤的评传;按后一种解释,就是史事闲评、历史演义的意思。此书主要描写的是明代宦官魏忠贤与明熹宗的乳母客印月相互勾结,乱政篡权的历史故事。魏忠贤是一个无赖、流氓、恶棍的典型形象,具有奸诈、狠毒、贪婪、阴险的性格特点。小说通过魏忠贤专政的艺术描写,揭露了宦官与厂、卫特务专政的某些本质方面。同时也揭露了明末社会政治的黑暗以及最高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晚清的王钟麒在《中国历代小说史论》中,把《梼杌闲评》与《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相提并论,说:“《金瓶梅》之写淫,《红楼梦》之写侈,《儒林外史》、《梼杌闲评》之写卑劣,……皆深极哀痛,血透纸背而成功者也。”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反面人物刻划比较成功,除魏忠贤外,客印月、侯秋鸿两个女人形象鲜明突出。在思想上,也存在着不少糟粕。小说从朱工部治水写起,以“碧霞君说劫解沉冤”结束,宣扬了佛家的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思想,将严肃的政治斗争蒙上一层宗教迷信色彩。小说虽在不少地方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书中所写的人和事可与《明史》相参,但也杜撰出了不少荒诞不经的情节,在两性关系的描写上,也有些不健康的东西。《梼杌闲评》据清末李葆恂《旧学庵笔记》记载,说有大字本,但迄今未见。现在留存的本子,多为清代康熙以后的木刻坊刊小本,多署“京都藏版”,全称《绘图梼杌闲评全传》,书前依次为总论、绣像、目录,正文半叶九行,行二十字。后以“京都藏本”为底本刊印的石印本、铅印本多种。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小说史料丛书》出版刘文忠校点本,据清代刻本整理校点,是目前较完善之版本。

猜你喜欢

  • 东田漫稿

    六卷。明马中锡(1446-1512)撰。马中锡字天禄,号东田,故城(今河北故城县)人。明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出为云南佥事,改陕西,升大理少卿。正德初召为兵部侍郎,改南京工部。升左

  • 齐谐记

    一卷。南朝宋东阳无疑撰。《隋志》载东阳无疑为散骑侍郎,鲁迅亦谓“宋散骑侍郎东阳无疑有《齐谐记》七卷”。其生平事迹不详。《庄子·逍遥游》云:“齐谐者,志怪者也。”该书即取题于此。为志怪小说集,所记为神鬼

  • 鳌峰讲义

    四卷。清潘思榘撰。潘思榘详《周易浅释》条。此书是作者任福建巡抚、执掌鳌峰书院时为诸生讲授《大学》、《中庸》的讲义,其学生将其汇编成书而付梓。

  • 吟秋小草

    一卷。清钱绿云撰。钱绿云,生卒年不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此书刊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宜春馆。

  • 孝经义疏

    一卷。梁武帝(464-549)撰。清马国翰编辑。梁武帝即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人,南朝梁开国主。武帝博学能文,骑射、乐律、书法、围棋皆极精妙。即位后,大修文教,笃奉佛教,著述明

  • 春秋臆说

    四卷。清吴启昆(1660-1733)撰。启昆字宥函,江宁(今江苏南京)人。通经史,雍正时入明史馆。著有《周易臆说》、《春秋臆说》。该书是作者研读《春秋》之作,对《春秋》一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前

  • 卜岁恒言

    二卷。吴鹄辑。吴鹄,清嘉庆前后邗江人,《贩书偶记》时令类著其书为“道光元年(1820)抱青阁刊”。

  • 同根草

    二卷。清屈茞攘、屈蕙攘同撰。屈茞攘,生卒年不详,字云珊,浙江临海人,葛泳裳继妻。其妹屈蕙攘,生卒年不详,字逸珊,黄岩王泳霓之继妻。清代文学家。著有《含青阁诗草》三卷,《含青阁诗余》一卷,共收诗二百九十

  • 广名将传

    二十卷。明黄道周(1585-1646)注断。黄道周,字幼平,号石斋,漳浦(今属福建)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为经筵展书官。崇祯时,因言时事屡遭贬官。北京失陷后,又辅政南明福王,

  • 用易详解

    十六卷。宋李杞撰。李杞字子才,号谦斋,眉山(今属四川)人。生卒年及仕履皆不可考。宋代有三李杞,一为北宋人,官大理寺丞,与苏轼相唱和,见“乌台诗案”。一为朱熹门人,字良仲,平江人。一为此书之作者。《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