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毛郑诗考正

毛郑诗考正

四卷。清戴震(1723-1777)撰。戴震字慎修、又字东原,号杲溪,休宁(今安徽屯溪市)人,清代著名思想家、考据学家。商贩家庭出身,少而好学。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中江南乡试,后屡考进士不第。乾隆三十八年(1773)奉诏充《四库全书》纂修官,授翰林院庶吉士,以病卒。著有《孟子字义疏证》三卷、《方言疏证》十三卷、《毛郑诗考正》四卷、《郑康成诗谱考证》一卷、《杲溪诗经补注》二卷、《尔雅文字考》十卷、《屈原赋注》九卷、《大学补注》九卷、《中庸补注》一卷、《仪礼考证》一卷、《尚书义考》二卷、《原善》三卷、《校正水经注》四十卷、《戴东原集》十二卷,另有《声韵考》、《声类表》、《考工记图》、《勾股割圆记》、《葬法赘言》等书。戴震少时勤学好问,长成后对经学、天文学、历算学、地理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均有深入研究。震治经重证据,不轻信,“实事求是,不主一家”(钱大昕语);重训诂,重考据,于古代名物之考释颇有创获,且善于从训诂探讨古书之义理,成为乾嘉时代“皖派”考据学大师;又精研哲理,以考证、训诂阐发古书哲理,批判宋以来理学家之唯心主义观点,建立了戴氏哲学体系。《毛郑诗考证》一书,既不遵毛,亦不遵郑,而是以考据资料为依据,实事求是,故结论颇为公允。如《出车》诗,毛诗序以为是文王时诗,是“劳还率(帅)也”,郑玄亦以为是文王时诗,但说是文王“遣将帅及戍役”之词,与毛诗不尽相同。戴震经考证认为文王之臣无南仲氏,由此否定毛、郑之说,而断为宣王时诗。据《史记·匈奴传》及桓宽《盐铁论》看,汉时早有是说。《后汉书·马融传》记马融治《诗经》,亦认为诗出于宣王之时。故戴震之说颇有根据。是书在补正训诂方面亦有成就。有《戴氏遗书》本、清抄本。

猜你喜欢

  • 后山诗话

    一卷。旧本题宋陈师道(详见《后山丛谈》)撰。是书为评论历代诗歌之作。《文献通考》作二卷。此本一卷,疑后人合并。本书又称《陈无已诗话》或《后山居士诗话》。陆游《老学庵笔记》深疑《后山丛谈》及此书,且谓“

  • 权制

    八卷。陈澹然撰。澹然字静潭,安徽桐城人。据此书《序》知,其少孤失学,弱冠读《通鉴》,遂有志于中外方舆、政治之书。后来寓居金陵(今南京),专心研究天下山川形势,民俗政治,寻求济国济民之策。光绪十年(18

  • 历代铨选志

    一卷。清袁定远撰。袁定远,里贯未详。本书乃作者任吏部文选司郎中时所作。主要记述各朝铨政选举之法,即历朝选用官吏的制度。全书叙述较为简略,又有遗漏、失实之处。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多略而不叙;又谓明

  • 书序述闻

    一卷。清刘逢禄(1776-1829年)撰。刘逢禄字申受,江苏常州人,官至礼部主事,清代经学家,常州学派的奠基人。少时从其外祖父庄存与、舅庄述祖学习,治《春秋公羊传》,攻击《左传》及古文经学开创者刘歆。

  • 广仁类编

    四卷。明王时槐(1522-1605)撰。王时槐,字子植,号塘南,安福(今江西省安福县)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历礼部郎中、福建佥事。累官太仆少卿,降光禄少卿。隆庆末,出为陕西

  • 瑜斋诗草

    一卷。清郭赵璧(约1751年前后在世)撰。郭赵璧字名瑾,侯官(今福建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乾隆元年(1736)举人。郭赵璧工诗,喜吟咏,而不注意整理,多散失。本集是郭赵璧殁后,其子郭文焕所编。另一子

  • 课易存商

    一卷。清周镐撰。镐字怀西,号犊山,金匮(今江苏无锡)人,乾隆举人,官至漳州知府。生平勤问学,至老不衰。著有《犊山类稿》,《课易存商》即其中之一。此书不章解句释,每卦只一、二条,皆先问后答。全书皆阐义理

  • 谭友夏合集

    二十三卷。明谭元春(1586-1637)撰。元春,字友夏,号鹄湾。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天启三年(1623)贡生。后两次会试皆不第。第三次殁于途中长辛店。谭元春与钟惺为“竟陵派”领袖。诗文并有影响。是

  • 荔村草堂诗钞

    十二卷。清谭宗浚(1846-1888)撰。谭宗浚,广东南海人,同治间以一甲二名进士及第,授编修,累官至云南按察使。宗浚曾典试江南,所取多知名人士,一时称为佳话。宗浚早擅文章,曾官国史馆,续修《儒林、文

  • 漫堂墨品

    一卷。清宋荦(详见《沧浪小志》)撰。宋氏所藏墨品,已为张仁熙所著《雪堂墨品》全部收入。十四年以后,宋氏又积得三十四种墨品,撰写成《漫堂墨品》。是书对所积墨品,各列形状款识,与《雪堂墨品》体例略同,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