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海叟集

海叟集

四卷。《集外诗》一卷。明袁凯撰。袁凯,字景文,号海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卒年不详。洪武中由举人荐授监察御史,因事为太祖所恶,伪作疯癫,以病免归。少时以《白燕》诗得名,人称袁白燕。其诗学杜甫,重在模拟。事迹载《明史文苑传》。其集旧有张祥泽刻本,乃凯所自定。岁久散佚。天顺中朱应祥、张璞所校选者名《在野集》,多以己意更窜。如“烟树微茫独倚栏”,改为“烟树微茫梦里山”。盖以诗用删山韵,而栏字在寒桓韵。不知洪武正韵已合二部为一。袁凯用官韵,非奸韵。“故国飘零事已非”,改为“老去悲秋不自知”。盖以袁凯已仕明,欲讳其前朝之感。不知据陶宗仪《辍耕录》,是诗作于至正末,乃用金陵王谢燕事,下句自明,非为元七而作。至“雨声终日过间门”,改为“雨声随处有间门”。更不知其点窜之意何居。弘治间,陆深得旧刻不全本,与何景明、李梦阳更相删定,题名《瓦缶集》行世。(《在野集》《瓦缶集》皆为《海叟集》的选辑本。隆庆四年(1570)何玄之得张祥泽旧刻,以活字校印百部传之。万历三十七年(1609),张所望复为重刻。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曹炳曾以张本为主,而参以何氏本,正其谬误,并增辑《集外诗》一卷重新刻印。袁印诗取法杜甫,气体较为清健,颇受时人推重。程嘉燧在《列朝诗集小传》中称:“海叟诗,气骨高妙,天然去雕饰,天容道貌,即之冷然。古意二十首,高古激越,雄视一代。七言古诗,笔力豪宕,斟不如意。七言律诗,自宋元来学杜,未有如海叟自然者。”评价虽然有些过誉,但仍可窺见袁凯诗在当时的影响。有副督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猜你喜欢

  • 南川稿

    十二卷。明陶谐(1474-1546)撰。陶谐,字世和,号南川,会稽(今浙江绍兴县)人。明弘治九年(1496)进士,选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嘉靖初累迁兵部左侍郎,总督两广军务。著有《南川稿》、《陶庄敏集

  • 周易大义

    一卷。辑佚书,梁武帝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梁武帝即萧衍(502-549在位),南朝梁的建立者,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长于文学,精乐律,并善书法。其事见于《梁书》及《南史》

  • 书学会编

    四卷。明黄瑜撰。黄瑜字廷美,生卒年不详,只知其为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生活于景泰、天顺年间,曾于天顺六年官肇庆府知府。需要说明的是,明代另有一黄瑜,亦字廷美,同为景泰、天顺年间人,为黄佐之祖,有《

  • 诗余图谱

    三卷。《附录》二卷。明张綖辑。綖字世文,一作世昌,号南湖,江苏高邮人。生卒年皆不详。正德八年(1513)举人,八次会试皆不第。后谒选武昌通判。有《杜诗通》,已著录。是编取宋人歌词,择声调合节者一百一十

  • 姑溪词

    一卷。宋李之仪(1038-1117)撰。李之仪生平详见《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辞目。《书录解题》载《姑溪词》一卷。本书为毛晋所刊,凡四十调,共八十八阕。之仪以尺牍擅名,而其词亦工,小令尤清婉

  • 古文参同契

    见《古文参同契集解》。

  • ■古楼汉石纪存

    一卷。清潘祖荫编。潘祖荫,详见《攀古楼彝器款识》条。本书卷端题汉石纪存,书内首为汉沙南候获石刻缩本,次为双钩原本,次为张之洞释文,末为张之洞、吴大澂、王懿荣的考识及潘氏的题识。本书虽署名汉石纪存,而书

  • 徽郡诗

    八卷。明陈有守、汪淮、李敏合编。陈有守字达甫,汪淮字禹人,李敏字功甫,皆安徽休宁人。生卒年不详。本书创始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成于三十八年(1559年),共得徽郡作者一百四十六人,诗七百五十四首

  • 松滋县志

    ①二卷,清李祖式、屈超乘修,李抡元纂。李祖式,字典企,陕西潼关卫人,选贡,官松滋知县。屈超乘,字克绳,河南闾乡县人,顺治十六年(1659)举人,继李祖式任。松滋设县创始东晋,元明以来县志无征,旧籍失亡

  • 昨非斋日录

    一名《昨非庵日纂》、二十卷。明郑瑄(生卒年不详)撰。郑瑄,字汉奉,闽县(今福建省闽侯县)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至应天巡抚。此书专记古人格言懿行,汇为二十卷,又二十类,每类各有小引,但其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