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澄清堂帖

澄清堂帖

十卷。不著刻者姓名。该帖以甲、乙、丙、丁等十天干为分卷标志,现仅存前五卷王右军书。由于该帖直到清乾隆时才有论及,明以前未见著述,故对该帖真伪各执一词。董香光等认为是南唐时刻,程南村则认为是宋人伪帖。据所存卷数考证,该帖为南宋人依据米元章、黄长睿的鉴定标准,汇辑各家书贴中的王右军真迹,编定此本,故此帖气骨清峻,生动多姿。该帖卷首题字,与南宋人的刻书款式相同,且帖中某些字的缺笔,明显是避宋讳。该帖尽选右军真迹,且摹勒精巧,远出《二王帖》等,不失为后学者之范本。有影宋本。

猜你喜欢

  • 历代刑官考

    二卷。清沈家本撰。沈家本(1840-1913),字子焜,号寄簃,浙江吴兴(今湖州市)人。光绪进士,官至山西按察使、修订法律大臣等。清末,朝廷内外议论更改官制之风颇为强烈,沈家本就是为了适应这种形势而著

  • 易象授蒙

    一卷。清胡翔瀛撰。翔瀛字峄阳,山东即墨人。康熙时贡生。此书由作者自序,胡氏认为周易六十四卦皆与日常生活相关,是修己治人之道。此书是为家塾训蒙之书,仅取六十四象以示易学之门径,文中间或附有其于洛闽之地的

  • 范文正公尺牍

    三卷。宋范仲淹(989-1052)撰。范仲淹生平详见《政府奏议》。此编皆范仲淹平生手简。共三卷。其中家书三十六篇,交游八十一篇。皆其家子孙所辑。宋时已于集外别行。后有张栻及朱子所作《文正书帖跋语》二则

  • 徐孝穆集笺注

    六卷。南朝陈徐陵(507-583)撰。清吴兆宜(约1672前后在世)笺注。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徐摛子。八岁能文,十三岁通老庄,其诗文与庾信齐名,号“徐庾体”。入陈,历任尚书左仆射、丹阳

  • 七国考

    十四卷。明董说〈详见《易发》〉撰。本书主要根据《战国策》和《史记》,辅以先秦诸子及杂史,分职官、食货、都邑、宫室,国名、群礼、音乐、器服、杂记、丧制、兵制、刑法、灾异、琐征共14门,编载战国时期秦、齐

  • 任子道德论

    见《任子道论》。

  • 二槐草存

    清王翃(1603-1653)撰。王翃字翀父,号介人。嘉兴(今属浙江)人。少年失学,《论语》、《孟子》不曾读完,仅识字而已。偶览《琵琶记》,欣然会意,自学填词,竟能合调,此后学不稍懈,既工词曲,又攻诗文

  • 定变录

    六卷。明许徽编。许徽,浙江人。生卒及仕履均不详。该书是由多部书汇编而成的,主要记载副都御史张佳允事迹。其六部书是:《滑县擒盗记》一卷,黎阳人卢楠撰。《靖皖纪事》一卷,云间人莫如忠撰。《宜抚降罚记》一卷

  • 学古堂日记

    四十九种,不分卷。清雷浚、汪之昌编。清代,江浙一代学术最发达,通经史的学者以及藏书家如宋翔凤、顾广圻、吴钟骏、冯桂芬、黄丕烈等,都曾名重一时,后经镇压太平天国之战,书籍和文化设施都有损失,之后又大力重

  • 山东图书馆书目

    九卷。袁绍昂编。袁绍昂,生平不详。该馆曾经购入海源阁若干书籍,是为其馆藏书目。四部各列一卷,群经合刻、诸子合刻各置二部之首,除设石经外,依照《四库》的分类编排,顺序稍有变化。每书记书名、卷数、撰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