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石室秘录

石室秘录

六卷。清陈士铎(生卒年不详)撰。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又名朱子华,自号大雅堂主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约生于明代天启年间,卒于清康熙末年。陈氏自幼家贫,读史书,后因不得志而弃儒业医。读医书几十年,精通医理,辨证精细,施治灵活,颇有医名。其祖父平素喜好方术,遗有家传秘本。其著述有《辨证录》、《内经素问新编》、《灵枢新编》、《本草新编》、《六气新编》、《外经微言》等。本书托名岐伯所传,张仲景、华佗、秦越人、孙思邈等发明,雷公增补。书首有三序,亦题岐伯、张仲景、吕道人撰。岐伯自号“中清殿下弘室秘录无上天真大帝直君”,张仲景自号“职拜广蕴真人”。事涉离奇,殊为诡诞,故名之《石室秘录》。有人认为此书实际系傅青主的遗著,后经陈士铎整理而成,亦有人认为傅青主著作是从本书中摘录。此书卷一至卷五不分病证、脉象,统述正医、反医、内治、外治、急治、缓治、正治、反治等一百二十八法,卷五后半部论及阴阳五行,经络气血、脏腑、诊断及儿科论证等,卷六为伤寒、杂病类证治。书中后附方剂、验方等。所论多有独到之处,新意颇多。如言治则,除内治、外治、劳治、逸治外,又有因人而治的男女治法、老少治法、产前产后治法、贫富治法等。因时而治的春、夏、秋、冬治法,因地而治的东、西、南、北治法,因病而治的寒治、热治、正治、反治法等。论述方剂亦十分精妙,如分析“补中益气汤”,称其“妙在用柴胡、升麻二味”,“去参、芪则柴、麻无力”,颇合临床实际。如“霸治法”治疗大渴、大吐、大泻等急症,“吸治法”治疗产后胎盘不下、脱肛;“缚治法”治疗肺痈等,均有胆识。论精神疗法,析乌梅止虫痛和饥时服去虫药之理等,于后世均有参考价值。陈氏提出了治痿症不独取阳明,更重补肾等观点,颇有发明之处。全书内容繁富,确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但因诡称前圣所授,间有鬼神、报应等荒诞之语,亦受到后人批评。《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方术家固多依托,然未有怪妄至此者,亦拙于作伪矣。”有康熙二十六年(1687)本澄堂初刊本,康熙二十八年(1689)明德堂刊本,雍正八年(1730)广陵萱永堂镌本,1955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猜你喜欢

  • 菉竹堂书目

    六卷。明叶盛编。叶盛(1420-1474),字与中,号脱庵,谥文庄,江苏昆山人,目录学家。正统十年(1445)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平生嗜好读书、藏书,善校雠。菉竹为其斋号,撰《菉竹堂书目》,共六卷。

  • 廉平录

    五卷。明傅履礼、高为表(生卒年俱不详)同撰。傅履礼题长芦盐运司知事,高为表题沧州学正,其生平事迹均不详。此书五卷,采辑前代至明代事迹,分类编辑,其中廉录三卷,分卿相、馆阁、宪台、省郎、监司、守令、武臣

  • 素行室经说

    二卷。清末杨誉龙撰。誉龙字云成。浙江钱塘(今浙江省余杭县)人,生卒年不详,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生。誉龙曾肄业诂经精舍,此书盖为其应课之作。大体按平时纂述的先后编目,而不依经书次序。如“公追戎于

  • 毛诗原解

    三十六卷。明郝敬(1558-1639)撰。敬字仲舆,号楚望。万历进士,累迁户部给事中。时开矿征税,敬尝劾税阉陈曾、鲁保等不法。又劾辅臣赵志皋力主封贡,谋国不忠。以浮躁降宜县县丞,移知江阴县。考下下,再

  • 余山遗书

    十卷。清劳史(1655-1713)撰。劳史字麟书,号余山,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全书论述易理,认为“易之为道,细无不该,远无不届”,并用易理来推论人、动植物的属性,但有些论述缺乏科学依据,如推论“鸟足

  • 四书会要录

    二十八卷。清黄瑞编纂。黄瑞字辑五,江苏上元(今江苏江宁)人。是书首有车鼎晋、谈仕麟序,以及黄瑞自序与凡例。大旨宗朱注,旁及《朱子语类》、《四书大全》。《朱子语类》、《四书大全》与朱注不合者,则从朱注;

  • 南山文剩

    三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南山文剩》一书今所见的是由徐显瑞所辑,是从全唐文中录出二十七篇,更据正续藏经增补文十篇、诗三篇而编为三卷。文中有二论,四启、一文、一仪、二

  • 毛诗析疑

    十五卷。清王嗣邵(生卒年不详)撰。嗣邵字协之,鹿邑(今河南省鹿邑县)人,著有《目耕堂笔记》等著作。此书大旨,以为毛公作诗传,先撮举此诗大旨,如赵岐《孟子注》之有章旨,此即是序,序是毛公所撰,并不伪,但

  • 南齐书

    六十卷。梁萧子显(489-537)撰。萧子显,南朝史学家,字景阳,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他是齐梁皇族,齐高帝萧道成的孙子,在梁官至吏部尚书,很有文史才能。《南齐书》是一部记载封建割据政权的史书。原

  • 书经管窥

    二卷。清李景星撰。李景星字紫垣,山东费县人,诸生。本书上卷为《虞书》、《夏书》、《商书》,下卷为《周书》,卷首有作者自作的“弁言”和“凡例”。本书主要是发明各篇的大义,偶尔也论及文法。在分段分节处,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