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审度

礼记审度

四卷。彭颐(生卒年不详)撰。颐字观吉,清江南山阳县(今江苏怀安)人。书首有《自序》谓“国家取士于四子书命题者三,经义命题者四。(此乾隆五十二年以前未改《五经》各出一题之制。)是经义与四子书并重,未始稍为轩轾。然《大易》、《尚书》、《毛诗》、《左氏》之学,莫不意有专归,旨无旁出。独至《戴记》一经,为卷四十九,为文九万有奇,其中精者为理学名儒之所不及参,核(“赅”)者为博雅君子之所不及辨,巨者为朝庙燕享之所取裁,细者为饮食起居之所就范。讲义若无全书,非繁简失宜,则竞新背注。予曩有《题解》一刻,谬为海内所推许,然《题解》止供两闱揣摩,而科岁小试之题则蔑如。年来下榻湖湄,因复殚精毕力,谢绝一切,广搜吾乡秘书,遍辑行世诸刻,参酌同人考证,而僭为折衷,偶为诸先达所传视,咸曰‘子之纂,洵简矣该(“赅”)矣’。醵金鸠材,代为付梓。颜曰‘省度括于度之意’”。(末题“康熙壬子春正月山阳彭颐观吉氏题”。)次为凡例,文繁不录。此书编顺为:卷一自《曲礼》上篇至《月令》、《曾子问》(《曾子问》注缺);卷二自《文王世子》至《明堂位》、《丧服小记》》(《丧服小记》注缺);卷三自《大传》至《祭统》(《丧大记》注缺);卷四自《经解》至《丧服四制》(《中庸》、《大学》注《朱子章句》。《丧服》、《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丧服四制》皆注缺)。此书专为应试而作,故《丧服小记》诸篇,皆不录。只《丧服》、《丧礼》,为《礼记》大端,应试既以《礼记》命题,自宜士子研究《丧服》等。竟因忌讳,涉《丧服》、《丧礼》皆不敢及,因此为应举业而解诂《礼记》之书,皆于《曾子问》诸篇,多视为禁书。此为在上者之责,未可以咎纂者。此书揣摩阅卷者之心理无所不至,《曲礼》“毋不敬”,即引《论语》“修己以敬”,以求合乎《论语》而不引《孔疏》此一节“明人君立治之本”;但《论语》“修己以安百姓”,与此一节“言安民”,若合符契。以“尧舜其犹病”诸证之,则知“修己以敬”,亦为人君而言。此书不但节去《曾子问》诸篇,即《曲礼》各篇经文节删也不少,如《曲礼》上,“疑事毋质,直而勿有”下,删“坐如尸立如齐”二句。“礼不下庶人”,删“刑不上大夫”二句。“各司其局”下,删“父之仇至牲死则埋之”各节(他可类推不备录)。大凡字面涉及“死丧”者,必节去。但用郑注者亦多,如“其次务施报”,讲章言“礼至三王而备施报”,即本郑注。其他如《檀弓》、《杂记》诸篇,亦只录不涉《丧服》、《丧礼》篇目。此书用套板,红黑相间排印。《凡例》谓“行密字细,若不用点画清出,则头目不清,万不宜有所删节,自无可为原”。此外,如《礼运》诸篇,后儒所疑者,此皆毕列,亦为应试命题而设。全书皆分节点句,意取便初学讲读,本未可厚非。此书康熙间有刊本。

猜你喜欢

  • 椒丘文集

    三十四卷。明何乔新(1427-1502)撰。何乔新,字廷秀,一字天苗,号椒丘。江西广昌人。景泰五年(1454)进士,官南京礼部主事,后改刑部主事,历广东司郎中。成化四年(1468)迁福建副使,再迁湖广

  • 说文字原 六书正讹

    共六卷(《说文字原》一卷,《六书正讹》五卷)。元周伯琦(1298-1369)撰。伯琦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历官浙西肃政廉访使,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拜资政大夫,江浙行省左丞。博学

  • 宗圣志

    ①十二卷。明吕兆祥(生卒不详)撰。吕兆祥,吕元善之子,明末海盐(今浙江省海盐县)人。生平仕履不详。著有《陋卷志》、《东野志》等。《宗圣志》记载有关曾子事迹。曾子祠墓在山东嘉祥县,其历代崇祀本末记载不详

  • 逸经

    一卷。清吕调阳述。吕调阳,生平事迹、号、籍贯及生卒年不详。这本书收录了《周书》大匡解、皇门解、周祝解、王佩解、作铭解、王会解、文王官人解、谥法解、芮良夫解,凡十篇。录《大戴礼记》夏小正、诸侯衅庙、公冠

  • 灵棋本章正经

    见《灵棋经》。

  • 董从吾稿

    一卷。明董沄(1457-1533)撰。董沄,字复宗,一字子寿,号罗石,浙江海盐人。以能诗而闻于江湖间。明嘉靖二年甲申(1524年),沄年六十八,始游会稽从王守仁讲学。诗友或阻之,沄曰:“吾从吾所好耳。

  • 所愿学斋书钞

    六种。清沈梦兰(生卒年不详)编。沈梦兰字古春,乌程(今属浙江省吴兴县)人。沈氏博通诸经,尤深于《周礼》。所收六种为《周易学》、《毛诗学》、《尚书学》、《周礼学》、《孟子学》、《五省沟洫图说》。其中《五

  • 史汉文统

    十五卷。明童养正(生卒年不详)编。童养正字圣功,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是集序称丙子,凡例称竣于乙亥,均不著年号。卷端有王思任鉴定字,凡例中又称张采,则为崇祯八年(1635)、九年。凡“史记统”五卷,为

  • 周易原始篇

    一卷,清邓蘖撰。此书作者认为周易立义取象,皆有本原,故取周易与三坟书相互印证,欲弄清古人治易的沿革、思想。但其所据皆为伪书,故说虽新颖,但游谈无根。如其所据的三坟书,原书早已散佚,现今所见者都是后人伪

  • 诸儒性理文锦

    八卷。旧本题兵部尚书常珽(生卒年不详)编,不著时代。考《万姓统谱》,常珽字方叔,福建连江人。宋嘉祐进士。累官吏部尚书、参知政事。似乎即此常珽。惟吏部字不同。疑二书当有一误,或编此书时适官兵部。其书全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