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集解

礼记集解

六十一卷。孙希旦(1737-1784)撰。孙希旦,字绍周,号敬轩,浙江瑞安人,清代经学家。举乾隆二十七年(1762)乡试,挑三十四年(1769)会试中正榜。孙衣言《敬轩先生行状》:“会试榜出,主司择其当中而限于额者,别为一榜引见”。后用中书,充四库全书馆分校官。乾隆戊戌进士,以一甲第三,赐及第,授翰林编修。乾隆四十九年卒。著有《礼记集解》六十一卷,《孙太史稿》二卷,《问津堂丛书》等。《集解》书首有孙锵鸣《序》曰:“我家敬轩先生,为学,一宗程朱,味精殚思,于书无所不窥,旁及天官、地舆、钟律、历算,而致力于《三礼》尤深。著《礼记集解》六十一卷,余舅氏雁湖、几山两先生,累谋锓版而未累。咸丰癸丑,锵鸣自粤右归,被朝旨,治团于乡,从其曾孙裕昆,发箧出之,则累然巨篇,考订逾岁而清。本定庚申六年开雕,中更寇乱,迄同治戊辰三月始成。是书首取郑注孔疏,芟其繁芜,掇其枢要,下迄宗元以来诸儒之说,靡不博观约取;敬有未当,裁以己意。其于名物制度之详,必求确有根据。而大旨则在以经注经,非苟为异同者。至其阐明礼意,往复曲畅,必求即乎天理人心之安,则尤笃实正大,粹然程朱之言。先生易箦时,年未逾五十,于是已三易稿,功亦勤矣”等等。末题“族子锵鸣谨序”。全书分为:卷一至六为《曲礼》上、下;卷七至十一为《檀弓》上、下;卷十二至十四为《王制》;卷十五至十七为《月令》;卷十八、十九为《曾子问》;卷二十为《文王世子》;卷二十一、二十二为《礼运》;卷二十三、二十四为《礼器》;卷二十五、二十六为《郊特牲》;卷二十七、二十八为《内则》;卷二十九、三十为《玉藻》;卷三十一为《明堂位》;卷三十二、三十三为《丧服小记》;卷三十四为《大传》;卷三十五为《少仪》;卷三十六为《学记》;卷三十七、三十八为《乐记》;卷三十九至四十二为《杂记》上、下;卷四十三、四十四为《丧大记》;卷四十五为《祭法》;卷四十六为《祭义》;卷四十七为《祭统》;卷四十八为《经解》;卷四十九为《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卷五十为《坊记》;卷五十一为《表记》;卷五十二为《缁衣》;卷五十三为《奔丧》;卷五十四为《问丧》、《服问》;卷五十五为《间传》、《三年问》;卷五十六为《缁衣》、《投壶》;卷五十七为《儒行》;卷五十八为《冠义》、《昏义》;卷五十九为《乡饮》、《酒义》;卷六十为《射义》、《燕义》;卷六十一为《聘义》、《丧服》、《四制》。而《中庸》、《大学》已入《四书》,故仅录其目。与郝氏《礼记笺》不同,此书颇宗程朱,本经学家“义理”一派,故《曲礼》篇名下,即驳郑注《记》“五礼名曲礼”之说;而以朱子辨论经礼、曲礼者为至,并阐明其义。其言“此篇《曲礼》,特以篇首而名,不可谓皆曲礼之言,犹《檀弓》首章载檀弓事而名”。但解释多用郑注孔疏,引程朱者,似尚不如郑孔之多(程朱于《礼记》本无专书)。如《曲礼》“国君死社稷”一节,引郑注“死社稷,死其所受于天子”。孔氏亦谓“国君死社稷者,故社稷亡则死之”。按《曲礼》所言国君,皆称诸侯而言。明思宗竟以天子殉社稷为正,此未知天子以四海为家之义。此书引张子及张氏晞孟之说,谓“大道既隐,由暴君坏之”,及“孔子伤时之弊,欲复归于至德之盛,不取后儒谓《礼运》杂老氏之说”。很有识见。于《燕义》,引《吕氏》“大临”说,“君尽君之礼以下下,臣尽臣之礼以事上,故上下交而其志同,此所以君臣和礼义行”等等,亦具卓识,非寻常言礼家所及。至于《王制》主张作于汉时,《月令》仍认为非周公作,根据亦确。所引解释,自郑孔迄清戴震,集采极为广博。对研究《礼记》可谓颇有裨益。有咸丰十年(1860)盘谷草堂本、苏州新刻本、永嘉丛书本、中华书局1989年点校本。

猜你喜欢

  • 皕宋楼藏书志

    一百二十卷,续志四卷。清陆心源撰。陆心源(1834-1894),字刚父,又字刚甫,号存斋,晚称潜园老人,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其家道殷富,本人亦博学多识,平生广搜珍藉异本,藏书总数

  • 省心杂言

    一卷。宋李邦献(生卒年不详)撰。李邦献,怀州人,太宰邦彦之弟,官至直敷文阁。是书,在宋有临安刊本。题为林逋撰,或为尹焞撰。至宋濂《跋》其书,则谓逋固未尝著,焞亦因和靖号偶同而误,皆非其实。而王泌所编《

  • 万善花室文稿

    六卷。《续编》一卷。《附录》一卷。清方履篯(1790-1831)撰。方履篯字彦闻,顺天府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方国栋玄孙。嘉庆举人,知闽县。学问赅博,工诗词及骈体文,善隶书、精鉴赏。尤精志乘之学。纂有

  • 泰安县志

    ①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黄钤修,萧儒林等纂。黄钤字朗垣,湖南善化(今长沙)人,举人出身,乾隆四十六年(1781)任泰安县知县。萧儒林,贡生出身,候选训导。泰安州自改府,泰安县附郭后,县志始修,创于

  • 类编古今事林群书一览

    十卷。旧本题宋祝穆(详见《事文类聚》)撰。其书中只有地理一门,其体例与祝穆《方舆胜览》相近。然而卷首即为大兴府,似非祝穆所作。以下仅有江南诸路,而江北诸路全缺。目录后有陆续梓行之语,大约为元人未完之书

  • 均藻

    四卷。明杨慎(详见《谢华启秀》)撰。本书乃《韵府群玉》之流。名曰“均藻”,因许慎《说文》无韵字,小学家以均字代之。杨慎即取于此。假借通用之法,可行于古,不可行于今,况且全书不用古字,唯独书名用一古字,

  • 乐诗考略

    一卷。王国维(1877-1927)撰。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清末诸生。在文学戏曲、历史、古文字等领域均有精深造诣,有《观堂集林》。此《乐诗考略》凡一卷,系集合关于乐学论文而成,计有

  • 史通训故补

    二十卷,清黄叔琳撰。黄叔琳,生卒年不详。致力于经史著述,著有《研北易钞》,《史通训故补》。《史通训故补》一书主要是补充王维俭的《史通训故》之不足,此书与浦起龙的《史通通释》几乎同时成书。浦起龙的《通释

  • 孟子音义

    ① 二卷。宋孙奭(962-1033)撰。孙奭字宗古,北宋经学家,博州博平(今山东荏平西)人。端拱二年(989年)九经及第,事太宗、真宗、仁宗三朝,曾任国子监直讲等职。师从王彻学习五经。彻死,其门人皆从

  • 御风要术

    三卷。英国白尔特撰。美国金楷理口译。华蘅芳笔述。白尔特生平籍里不详,金楷理诸本一作布国人,一作美国人,殆为普鲁士国人,而归化美国者。译有《光学》。华蘅芳译有《地学浅释》。是编论舟海御风之术,共分十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