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离骚节解

离骚节解

一卷。卷首附《离骚正音》。《离***韵》。《离骚节指》。清张德纯(生卒年不详)撰。张德纯,字能一,号松南,长沙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官常山知县。著有《离骚节解》、《孔门易绪》。卷首为作者《自序》,说明成书经过;后为《离骚正音》、《离***韵》、《离骚节指》,下为校订、校字人。《节解》正文前有小序,题下有题解,一般以四句为解,再并解为节,全诗共分十三节。先言训诂,后释章义,每节有节旨,亦偶言诗文脉络。最后为其子的跋文,叙述其父聪颖、文才及行迹、著述。张氏对屈原及其诗文给予高度评价,小序称:“然而灵均之文,上嗣四始,下开百代,超前轶后,独自成家”。此书非为著书而著书,乃久积体会而成,时有前人说法归纳,但言简而切旨。如对《离骚》首八句归纳为:“首溯乎此,以见己之与楚同源共本,世为宗臣,是思深而义厚也,便有不能传舍其国,行路其君也明矣”。既概括了段旨,也揭示了诗人用意。《离骚正音》列举《离骚》一百六十字,以直音、反切、标声调注音,亦偶注形义。《离***韵》以两韵为一组,共九十二组,有“通例”、“变例”、“正得本音”、“本音非叶”等语,有其侄士俊四处校正。对“占”(“命灵氛为余占之”)“慕”(“孰信修而慕之”)则不知所从。《离骚节指》将《离骚》划分十三节,标明每节共几解,并简言节旨及写法,与《节解》分节、概括节旨一致。版本有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读书松桂林精刊本、天一阁、南京图书馆、东北师范大学藏。清乾隆五十年(1785)梓州郡署重刊朱墨套印本,浙江图书馆藏。

猜你喜欢

  • 庸闲斋笔记

    八卷。清代陈其元(生卒年不详)撰。陈其元字子庄,官至江苏道元。此书以杂记掌故、旧事、考订史事、典制等为主要内容,其中记载的前人佚事及清代掌故有一定参考价值,另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古书版本评议、官制评议等

  • 梁溪漫志

    十卷。南宋费衮(生卒年不详)撰。费衮字补之,无锡(今属江苏)人。卷端有开禧二年(1206)国史实录院牒,称为国子免解费进士。礼部韵略条例中有开禧元年(1205)国子监发解进士费衮论韵略、经絃二字札子一

  • 芙蓉镜寓言

    见《芙蓉镜孟浪言》。

  • 五音集韵

    十五卷。金韩道昭撰。韩道昭字伯晖,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韩孝彦子。孝彦曾撰《四声篇海》。《五音集韵》成于金泰和八年(1208年),一说成于韩道升写序的那一年,即金崇庆元年(1212年)。是书所收之字

  • 稼民杂著

    三种,三卷。民国丁锡田撰。丁锡田字稼民,又字卓千,山东潍县人。生平喜史地之学。是书收书三种,有《后汉郡国令长考补》一卷,根据出土之碑碣等、补钱大听所撰之不足。《山东县名溯原》一卷,考命名本义。最末一种

  • 何猿叟日记

    一卷。清代何绍基(生卒年不详)撰。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一号猿叟。道光进士,官编修,精于经史研究,尤工于书法。著有《惜道味斋经说》、《说文段注驳正》、《诗文集》等。此书是作者在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

  • 杜律启蒙

    十二卷。唐杜甫撰,清边连宝(约1729年前后在世)集注。边连宝字肇畛(一作赵珍),号随园。河北任丘人。本书为杜诗注解,共十二卷。卷一至卷九为五言绝句,卷十至卷十二为七言绝句。本书对所选杜诗都逐一作了注

  • 寄园寄所寄

    十二卷。清赵吉士(1625-1703)撰。赵吉士字天羽,安徽休宁人,顺治八年浙江乡贡进士,康熙七年授山西太原府交城知县。为百姓干了许多好事,如提倡种柳,凿龙门渠,灌溉田地等。康熙二十三年(1684)授

  • 两汉隽言

    十六卷。宋林钺辑、明凌迪知增辑。林钺作《汉隽》,摘录西汉史事,迪知依此体例,辑后汉故实,与林钺《汉隽》合为一书,名为《两汉隽言》。其中卷一至卷十为前集,乃林钺之作;卷十一至卷十六为迪知续撰,题曰后集。

  • 小毖

    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