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粤风集

粤风集

四卷。清修和原辑,李调元(1734-?)辑。修和,睢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事迹均不详。李调元,字羹堂,一字赞庵,号雨村、墨庄,绵州(今四川省绵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至吏部主事、广东学政、直隶通水道。调元聪明好学,治学范围广泛,嗜藏书,家有数万卷。辑有《函海》丛书,多达二百余种。著有《童山诗集》、《雨村诗话》等。此书为李调元在修和编纂《粤风》的基础上,从民间广泛收集材料编纂而成。卷一、二为采自民间的诗歌,有五言、六言、七言等多种形式,大多短小精悍。除一些反映农民生活(如日出、日落、隔水、种田、灌溉)的诗作外,亦有不少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的诗篇,如《蝴蝶恋花》、《相思曲》、《妹相思》、《杂歌》等,均颇为大胆,清新可人。卷三、四则尽是《狼歌》。包括吴代原辑《狼歌》一,四明黄道原辑《狼歌》二。《狼歌》为对山歌,以一问一答歌唱的形式为基本特征,向人们展现出清代两粤地区少数民族(尤其是峒人)的风貌。作者并于书中详加注释,比较详实地记载了《狼歌》的歌词,唱法、渊源、作用、音韵、格式等情况,故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现有嘉庆李氏校补本行世,《函海》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别本芦川归来集

    六卷。宋张元干(1067-1143)撰。元干,字仲宗,自号真隐山人,又称芦川老隐,芦川长乐(今福建福州)人。生平详见(《芦川归来集》(辞目)。此集由《永乐大典》中聚集成编。共六卷,诗三卷,杂文三卷,末

  • 梦村集

    二卷。清朱纬(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朱纬字义俶,历城(今山东历城)人,生卒年均不详。由岁贡生官邱县训导。著有《梦村集》。是集凡二卷,朱纬七十四岁时所作。诗清浅为而有脱洒之致。集中有《七十自寿诗》,

  • 续玄怪录

    四卷。唐李复言(约831年前后在世)撰。李复言,字不详,陇西(今甘肃临洮)人,生卒年均不详,生平事迹亦难考。公元830年游巴蜀,与进士沈田相会于蓬州,因谈及一些奇事,于是续牛僧孺的《玄怪录》,取名《续

  • 元和纪用经

    一卷。唐王冰(详见《黄帝内经素问》)撰。此书《宋史·艺文志》有著录。卷首为许寂序,言唐末入四明山,有羽人梁自然授以此书,后用以医病,起死者不可胜数。原书约成于唐宝应元年(762),后传本甚稀。明王肯堂

  • 求志斋言草

    三十卷。明陈瀚(约1549前后在世)撰。陈瀚,号龙岳,秀水(今属浙江)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十三年(1534)举人,官至廉州府知府。著有《求志斋言草》。是集凡三十卷。兼载诗文。其词颇质实而微嫌钝置。据

  • 友庆堂合稿

    七卷。明王时槐(1522~1605)撰。王时槐,字子直,又一字子植,号塘南,安福(今江西安福县)人。嘉靖进士。历授太仆寺少卿,隆庆末(1572)年出为陕西参政,以京察而罢归。万历中,起用为贵州参政,鸿

  • 河南通志

    ①四十五卷,明邹守愚修,李濂、朱睦纂。邹守愚,字若哲,福建莆田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任员外郎中,出守广州,后升江西学政,调山东,嘉靖三十四年(1555)以右副都督史巡抚河南。周年

  • 汀州府志

    四十五卷,首一卷,清曾日暎修,李绂纂。曾日暎,字艺田,江西南昌人。乾隆十三年(1748)任汀州府知府。李绂,临川人,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曾日暎任知府后,以志乘自明崇祯十年修后一直未修,于是开局重修

  • 板桥诗钞

    四卷。《词钞》一卷。《道情一卷》。《家书一卷》。《题画》一卷。清郑燮(1693-1765)撰。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以号行于世,人称郑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年间秀才,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元年

  • 数学理

    九卷附一卷。英国棣么甘(1806-1871)撰,英国傅兰雅(1839-1928),赵元益(1840-1902)译。棣么甘为英国著名数学家,在分析、代数、逻辑方面均有著述。傅兰雅为英国传教士,曾与李善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