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传摭余

经传摭余

五卷。清李元春辑。李氏除著有《诸经绪说》外,又辑了这本书。“绪说”是说自己的心得,此书则辑前人类说。首有“小引”,称“所纂数纪典故中,有‘经艺’一门,此摭其余”等等。关于《易经》,则有《易同类句》、《易古义》、《易异义》、《易要义》、《易传授著述》;关于《书经》,则有《书古句》、《书古义》、《书异义》、《书要义》、《书传授著述》;关于《诗经》,则有《诗同类句》、《诗古义》、《诗异义》、《诗要义》、《诗传授著述》;关于《春秋》,则有《春秋三传略例》、《左传摘释》、《公羊传摘释》、《穀梁传摘释》、《春秋三传总断》;关于《礼》,则有《周礼杂释》、《仪礼杂释》、《礼记杂释》。另外又有《四书杂释》、《说文引经之异》、《石经字句之异》。按,此书题为“摭余”,则自当参考其他经学著作。李氏于经学造诣不深,即辑前人类说,亦难免滥与漏。有青照堂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周易经史汇纂

    四卷。清查彬撰。查彬字伯野。大兴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至信阳州知州。此书为作者所著《湘芗漫录》的第一种。据费庚吉序,言此书“以经为经,以史为纬,援据精而简择当。”但观其全书却并非如此。如他解

  • 居士集

    五十卷。宋欧阳修(1007-1072)撰。欧阳修生平见《毛诗本义》辞目。此集前列苏轼序及年谱。旧本每卷有熙宁五年(1072年)子发等编次数字。而苏轼序谓得于其子棐,乃次而论之。序作于元祐六年(1091

  • 诗经补注

    二卷。清戴震(详见《毛郑诗考正》)撰。是书为震未完之书,故仅存两卷,曰《周南补注》、曰《召南补注》。是书注诗,多取朱熹之说,如“肃肃兔罝”中“肃肃”二字,从朱熹之说释为“整饬”貌。如《草虫》一篇,从朱

  • 冶古堂文集

    五卷。清吕履恒(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履恒字元素,号坦庵,新安(今河南新安)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官至户部侍郎。本集是履恒死后由淳安方婺如及其门人石屏、张汉所选定,计收文一百九十二篇。

  • 经冶堂解义

    二卷。清郭坛(生卒年不详)撰。郭坛字岱封,山东潍县(今潍坊市)人。乾隆乙卯优贡,考授主簿。素怀淡泊,不营仕进。郭坛为学不同世俗,举凡典章、名物、地理、氏族、律吕、文字、训诂之学,无不研究。每治一经,既

  • 治河奏疏

    ①四卷。李化龙撰。李化龙(1554-1611),明河南长垣人,一说山东韦丘人。字于田,号霖寰。万历(1573-1620)进士。由县令累迁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万历二十七年(1599)总督湖广、川、贵、

  • 好云楼初集

    二十八卷。首一卷。清李联琇(1820-1878)撰。李联琇,字秀莹,号小湖,江西临川人。道光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历官侍讲学士、福建学政、大理寺卿、江苏学政。曾主讲江南钟山书院。《好云楼初集》系作者自

  • 重订广温热论

    见《广温疫论》。

  • 泉说

    一卷 附补遗。清鲍康撰。鲍康,详见《续泉汇》条。书前有同治十二年(1873)潘祖荫序,末附泉辨。最后有自跋,及陈寿卿评语数十则。本书多述遗闻轶事,及各家著录的得失。补遗则间或涉及考释泉币文字。潘氏在序

  • 大隋众经目录

    七卷。隋代释法经(生卒不详)等撰。法经生平事迹不详。《续高僧传》记载,隋开皇十四年,于大兴寺置十大德,即法经、僧休、法粲、慧藏、洪遵、慧远、法纂、僧晖明穆、昙迁等监掌翻事,敕修此书。《大隋众经目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