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传释词续编

经传释词续编

二卷。清孙经世撰。孙经世(1783-1832)字济侯,号惕斋,惠安(今福建惠安县)人。诸生,师从陈寿祺,精经学小学。尚著《尔雅音疏》、《经典释文辨证》、《韵学溯源》、《说文说》等多种。《经传释词续编》包括《经传释词补》及《经传释词再补》。《补》共收“庸”、“一”、“乃”、“尔”、“耳”、“纵(从)”、“能”、“将”、“者”、“诸”、“非”、“未”等十二个虚字;《再补》收“而”、“如”、“若”、“然”四个虚字。《续编》对《经传释词》的训解有所增补订正,如“庸”字,《经传释词》训为“词之用”,及“犹‘何’也;‘安’也;‘讵’也”;《补》则增补其义为“犹‘遂’也”、“犹‘将’也”。例证亦有增补,如《经传释词》引《书·皋陶谟》“帝庸作歌”以证“庸”为“词之用也”,《补》则增补云“帝庸作歌”,《史记夏本纪》作“用此作歌”,以证“庸,用是也”。《续编》体例一仍《释词》之旧,引证颇丰赡,训释亦谨严。《续编》有道光二十三年刊本。同治七年(1868年)成都书局《高邮王氏〈经传释词〉并惠安孙氏〈补〉〈再补〉合刊》本,将《经传释词》《经传释词补》《经传释词再补》汇印为一册。1956年中华书局《经传释词》新印本,亦附《补》及《再补》。

二卷。清孙经世(详见《惕斋经说》)撰。按陈金城所撰经世传称,经世见王引之《经传释词》,因而撰成《释词附录》八卷。现本书只有二卷,大约是刊印此书时有所删并,而把《释词附录》改为《经传释词续编》。本书卷一,从“而”字至“即”字,共六个字;卷二,从“与”字至“未”字,共十六字。全书共计二十二字。与王引之《经传释词》相同的,有“而、如、若、然、则、即、与、抑、庸、、乃、尔、耳、将、者、诸、非、未”,共十八个字。其中“而”字六例,“如”字六例,“若”字十一例,“然”字六例,“则”字八例,“即”字三例,“与”字一例,“”字一列,“庸”字一例,“一”字一例,“乃”字七例,“尔”字三例,“耳”字二例,“将”字二例,“者”字一例,“诸”字四例,“非”字一例,王引之《经传释词》都已有,经世则增加其证据,其他各字各例都是补王书所未有,与王书相辅相成。光绪间,蒋凤藻心矩斋刊刻此书,空缺了“则、即、与、以、必、抑”六个字,又打乱了各字前后的秩序,强行分为《补》与《再补》,应是根据残本而付印。有道光二十三年刊本。《经传释词补》一卷除有心矩斋丛书本外,还有私立北泉图书馆丛书本,《经传释词》中华书局1956年本附录有《补》及《再补》,并标明“孙经世补”。

猜你喜欢

  • 香草吟

    清徐士俊撰。徐士俊,生卒年不详,清初戏曲作家。原名徐翙,字三有,号野君,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兼工文章戏曲音乐绘画,趣味丰富,多才多艺,尤爱观俳优之戏,以为骚人逸士兴会所至,若非此类不足称知己。与

  • 搜神后记

    十卷。旧本题晋陶潜撰。《搜神后记》是继《搜神记》后的志怪小说集。内容记鬼神灵异、精怪奇闻、仙窟异境的传说,篇幅较长,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浓重的民间色彩,著名的故事有《白水素女》、《袁相根硕》、《丁令威》

  • 人谱类记

    见《人谱》。

  • 世本八种

    作者不详。记载自黄帝至秦朝(一说春秋》帝王公卿大夫的世系及事迹,有《帝系谱》、《诸侯谱》、《卿大夫谱》、《氏姓》、《居》、《作》、《谥法》等篇,大概原为古史官所记,后来续有增补,并非出于一人之手。司马

  • 周易辑义初编

    四卷。清卢兆鳌撰。卢兆鳌,字桐坡,湖南安仁人。嘉庆六年(1801)进士,官万州、化州知州,署潮州府同知。此书前有序,说其书“奉程传及朱子本义为正宗。若乃声音之道,感人最深,故六经皆有韵之文。而三百篇外

  • 四书衷是

    不分卷。清孙绳武撰。孙绳武,字文辅,善化(今湖南长沙县)人。是编大旨以圣贤之言精微广大,非朱子为之集注,后人无由窥测。因而全部以朱子为宗。又以仅守一说为寡当,故参以《朱子语类》、《朱子或问》、《四书大

  • 春秋正谊论

    四卷。清方宗诚(详见《读易笔记》)撰。该书本于“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之义,阐发《春秋》一书中的义理。多逞臆高谈,议论多而考证少。认为《春秋》三传中有可法可戒而未尽者,有似是而非者,不为之阐

  • 沈归愚全集

    清沈德潜(1673-1769)撰。沈德潜,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乾隆初举博学鸿词,不遇。举进士时年已近七十。命值上书房,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辑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

  • 周秦刻石释音

    一卷。元吾邱衍(1272?-1311)撰。邱衍字子行,号竹房,又号竹素,人称贞白先生,亦称吾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隐居不仕,授徒以终。通经史百家之言,工篆籀,精文字音韵之学。著作尚有《续古篆韵》、

  • 今古文孝经汇刻十六种

    十六卷。清王德瑛编。王德瑛,生卒年事迹均不详。汉时《孝经》分《今文孝经》和《古文孝经》。《今文孝经》为汉代著名经学家郑玄所注,《古文孝经》为孔子后裔,汉代经学家孔安国所传。秦始皇为了消灭一切反秦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