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句说

经句说

二十二卷。清吴英(生卒年不详)撰。吴英字简舟,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诸生,生平不详。本书初次刊刻,只有四卷,继之为七卷、十卷,最后增订成二十二卷,因此《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为三条,现合为一条。卷首有自序两篇,前序时间为嘉庆乙亥,后序时间是嘉庆戊寅,当时本书尚未刊竣。本书用力颇勤,采摭颇广,不仅对古籍多所征引,而且对顾炎武、陈启源、吕留良、马骕、钱时、惠栋、毛奇龄、戴震、徐文靖、阎若璩、臧琳、方苞、冯景、翟濯、梁玉绳、汪中、钱塘、王鸣盛等的著作,都曾加以称引。所说不分经而以人分类,大体上是就经文中的某一句或数句,征引群说,而不分汉宋,有时独抒己见,往往见解新颖。如说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下之事,认为汤、武革命,孔子称为“顺乎天而应乎人”,伯夷、叔齐不应有叩马而谏和不食周粟之事。而且武王伐纣之时,可能伯夷、叔齐已经死了。《孟子》说:“伯夷避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这里说的“闻文王作”,一定是在文王行政初盛之年,其时夷、齐已称大老,又怎能等到武王伐纣时还在人世呢?又考证孤竹国在辽西,夏商时属冀州,首阳山在蒲州,是古代蒲坂,也属冀州,当夷、齐让国而逃,是从西北来到东南,未离冀州,所说挨饿,是在未听说西伯善养老之前。而疏却说,让位至周,等武王伐纣后,义不食周粟因此在首阳山下采薇而食,终于饿死。不想一想从丰邑到蒲坂,路途千里,又哪里是老人枵腹能至?此说发前人之所未发,令人大快。其他持论,也大都斟酌不苟。只是有时好引宋儒陈说作无谓之辨,稍显不知体要,又每每以自己的见解论证是非,有时未免空无依傍,自为论断。本书有嘉庆十五年四卷本,竹石轩自刻十卷本,嘉庆二十二卷本,璜川吴氏经学丛书本。

猜你喜欢

  • 身易

    一卷。清唐彪撰。彪字翼修,兰溪(今浙江金华)人。彪治河洛先天之学,尚空谈性命,流弊至深。此书名为《身易》,意谓自身之易,自称:“知乎此,体乎此,深造而实诣乎此,则不必玩索河洛,而身内之图书见,不必求合

  • 古本大学说

    一卷。附大学改本考 一卷。清边廷英(生卒年不详)撰。廷英字育之,河北任邱人。是书说多创辟,以为《大学》言明、言诚、言慎独,都与《中庸》大旨相同。书中所出名目,也多出于《中庸》,如言修身,即《中庸》修身

  • 艺术丛书

    四十五种。不知编辑者姓氏。该书分五类,其中书学五种(有宋陈思《御览书苑菁华》二十卷、清包世臣《艺舟双楫》六卷等)、画学十八种(如清释道济《苦瓜和尚画语录》一卷、清郑燮《板桥题画》一卷、清金农《心农题画

  • 雅音会编

    十二卷。明康麟编。康麟字文瑞,广东顺德人。生卒年不详。天顺中官福建按察司佥事。是书以平声三十韵为纲,以诸诗按韵分隶。盖因宋人十二先生诗宗之体,稍加变通。所列始音、正音、遗响亦沿杨士宏唐书音之例,无所新

  • 通鉴前编

    十八卷。举要三卷。宋末元初金履祥(1232-1303)撰。履祥原名祥,又名开祥,字吉父,学者称为仁山先生,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初师王柏,又学于何基,穷濂洛理学,为当时名儒。德祐初,授迪功郎,史馆编

  • 开州志

    十卷,明孙巨鲸修,王崇庆纂。孙巨鲸,字子鱼,陕西徽州(今甘肃徽县)人。乡贯陕西朝邑。明嘉靖二年(1523)中进士,十年(1531)任知州。王崇庆(约1480-1550),字德征,号端溪子,邑人,正德三

  • 唐诗贯珠笺

    六十卷。清胡以梅(生卒年均不详)辑。胡以梅字燮亭,吴郡(属今浙江)人。此集专选唐人七言律诗,计二百四十首,几乎占去《全唐诗》七律总数的四分之一,是一部规模很大的唐人七律选本。书前有编辑者的自序和陶彝的

  • 诚书

    十六卷。清谈金章(生卒年不详)撰。金章字心揆,号黄浮,嘉兴(今属浙江省)人。家世业医二十一世,祖父、父皆名动一时,为当时名医。谈氏约生于明末清初。幼承家学,亦有医名。博学多闻。此书又名《幼科诚书》,成

  • 墨子校注

    十六卷。清毕沅(1729-1796)撰。沅字攘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山人,江苏镇阳人。沅一生著述颇多,有《夏小正考注》,已著录。在沅校注《墨子》之前,已有卢文弨、孙星衍二人校注。沅集其成,复检群书,参酌

  • 春秋胡传翼

    三十卷。明钱时俊(1565-1634)撰。时俊字用章,海虞(今江苏常熟)人,侍御史钱岱的长子。父子都潜研经学,钱岱以《诗经》名家,时俊则精于《春秋》。该书编首载本书凡例、《胡传凡例》、《春秋正经音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