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绛雪园古方选注附得宜本草

绛雪园古方选注附得宜本草

《绛雪园古方选注》三卷,《得宜本草》一卷。清王子接(生卒年不详)撰。《绛雪园古方选注》又名《十三科古方选注》。书主方书。《得宜本草》又名《得意本草》、《绛雪园得宜本草》。本草类著作。王子接字晋三,清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王氏行医数十年,医学理论实践经验颇丰富,除上述书外,另有《伤寒古方通》、《伤寒方法》等。当时集经方之人不过注明某方主治某症而已,能论及病源脉候者十分罕见,至于阐明经方之理更没有人涉及到,纵然有医方集解,亦多浅显之处。王氏认为,前代虽有不少医家对仲景等各方进行过讨论,但“独于方之有矩,法之有规,犹鲜有旁推交通者。”于是对古代医家方剂进行分类整理,于雍正十年(1732)撰成此书。全书共十一万九千余字。分为三卷,上卷论述仲景《伤寒论》中一百一十三方,三百九十七法,分和、寒、温、汗、吐、下剂。中、下卷阐发内科、女科、外科、痘疹科、五官科、幼科、眼科、折伤科等汤、散、丸方。书前有自序,书末附杂方药性。全书选方三百四十五首,方法详明,说理透彻,适于临床应用。如论服子泻心汤,先释其名曰:“附子非泻心之药,见不得已而用寒凉泻心,故以附子名其汤。”又阐明方义:“三焦皆热,苦寒之药在所必用,又恐其虚寒骤脱,故用三黄清彻三焦而泻热,即用附子宣彻上下以温经。三黄用麻沸汤渍,附子别煮汁,是取三黄之气轻,附子之力重,其义仍在乎救亡阳也。”对古方注释十分透彻,对后世医家颇有影响。《四库全书总目》评价说:“是书所选之方,虽非秘异,而其中加减之道,铢两之宜,君臣佐使之义,皆能推阐其所以然。”后世章虚谷《医门棒喝》、王孟英《温热经纬》等书均引过王氏论述。有扫叶山房刊本,千顷堂书局石印本,1958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得宜本草》一书因每药之下标明所得、所宜、所治而名。书中共收录药物三百六十二种,每种皆分为上中下三品,论述简明精当。卷前有雍正十年王氏之序,末有乾隆二年王氏再跋。此书附于王氏《绛雪园古方选注》之后。有清乾隆二年(1737)跋刊本,即介景楼藏版,《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秦汉鸿文

    二十五卷。明顾锡畴(生卒年不详)编。顾锡畴字九畴,江苏昆山人。万历进士,官检讨。天启中,与魏忠贤不协,削官。崇祯中复起用,官历礼部侍郎,后为总兵贺君尧所害。著有《纲鉴正史约》。此编凡秦文五卷,汉文二十

  • 桂苑丛谈

    一卷。五代冯翊子撰,年里生卒事迹均不详。《新唐书·艺文志》载:“《桂苑丛谈》冯翊子子休撰”。《宋志》同。《郡斋读书后志》载:“题云冯翊子子休撰,杂记唐朝杂事,僖昭时,当是五代人,《邯郸》云姓严。”疑冯

  • 圣学大成

    无卷数。清孙钟瑞(生卒年不详)编。钟瑞字子麟,嘉兴(今属浙江省)人。本书收抄杂录明代理学家曹端、金等八十五人论师道讲学之言论,并将他们分为朱罗学派,陆王学派,其用意本善,欲从中调停两派纷争。然而两派各

  • 春秋大传补说

    四卷。清何西夏撰。西夏万县(今四川万县)人,清嘉庆、道光年间隐居乡间,皓首穷经,足不履城市,著有《西夏经义》若干种行于世,该书即其中的一种。共四卷六篇。卷一为《春秋序》及《春秋释例》,卷二为《春秋说义

  • 古文关键

    二卷。宋吕祖谦(1137-1181)编。吕祖谦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尚书右丞吕好问之孙,吕大器之子。浙江金华人。生平详见《宋文鉴》条。本书取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张耒之文共六十余篇,

  • 石室秘录

    六卷。清陈士铎(生卒年不详)撰。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又名朱子华,自号大雅堂主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约生于明代天启年间,卒于清康熙末年。陈氏自幼家贫,读史书,后因不得志而弃儒业医。读医书几十年,精

  • 孟子学

    一卷。清沈梦兰撰。梦兰字古香,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不详。著有《易学》、《周官学》、《书学》、《诗学》、《孟子学》等。是书为《所愿学斋书钞》四种之一,其中语多陈因,唯言“易耨即代田”尚得其遗

  • 皇极经世

    见《皇极经世书》。

  • 四书正义

    二十卷。清宋继澄撰。继澄字澄岚,山东莱阳人。是书首有继澄自序、门人韩应恒序及《正义记事》。大旨遵朱子《集注》,而参考《蒙引》、《存疑》、《达说》、《浅说》诸书,以及时人顾麟士的《说约》、张尔公的《大全

  • 高士传

    三卷。西晋皇甫谧(215-282)撰。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宁夏固原东南)人,汉太尉皇甫嵩曾孙,著名医学家。少游荡无度,人以为痴。20岁后开始发愤读书,后得风痹,犹手不辍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