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续三体唐诗

续三体唐诗

八卷。清高士奇(1645-1704)选编。高士奇字澹人,号江村、竹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初以国学生就试京围,不利。卖文自给。新岁为人作春帖,自为句书之,偶为圣祖所见。旬日中三试皆第一,命贡奉内廷,官至礼部侍郎。卒谥文恪。士奇性嗜学,工诗,善书法,精鉴赏,所藏书画甚富。著有《经进文稿》、《天禄识余》、《读书笔记》、《扈从日录》、《随辇集》、《城北集》、《苑西集》、《清吟堂集》、《春秋地名考略》、《左传国语辑注》、《左传纪事本末》、《松亭行纪》、《塞北小钞》、《江村销夏录》、《北野抱瓮录》、《金鏊退食笔记》、《唐诗揆藻》、《编珠》和《续三体唐诗》等。此集为唐诗选集。凡八卷。前有高士奇序,称因其曾为宋周弼《三体唐诗》做过评释,感于《三体唐诗》只取七绝、七律、五律三种诗体,不够完备,且这三种诗体又都篇幅短小,简单易学。故于归田闲居之日,遍搜三唐诸集,“淘汰练漉,续滋三体”,以补原编之缺。此集专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和五言排律三种诗体。其中五古三卷,收诗二百二十四首,七古三卷收诗一百五十二首;五言排律二卷,收诗七十九首。其编次仍依《三体唐诗》先例,因李白、杜甫是“诗家宗匠”,置而不录。但没有依前例在每种诗体下分若干格,而在每体之下以人为序,每人又各有小传、诗话。虽因未收五言绝句而使唐诗诸体得以完备,但仍不失为一部收录较全的唐诗选集。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钦定曲谱

    十四卷。本书系康熙五十四年(1715)詹事王弈清等奉敕所撰,与《词谱》同时并作,相辅而行。王弈清事履等均不详。书中首载诸家论说及九宫谱定论四卷,次北曲谱一卷,南曲谱八卷,又次以失宫犯调诸曲别为一卷附于

  • 白虎通义

    四卷。东汉班固(32-92)撰。班固是东汉杰出的史学家,曾著有《汉书》一百卷。《白虎通义》又名《白虎通》或《白虎通德论》。东汉初年,由于谶纬的发展,古文经学的兴起,政治思想及学术领域出现了极其复杂的矛

  • 集韵考正

    十卷。清方成珪撰。成珪(1785——1850)字国宪,号雪斋,浙江瑞安县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举人,官海宁州学正,以宁波府教授致仕。生平精研小学,家富藏书,遂勤于校雠。尚撰《字鉴校正》、《韩集

  • 秘阁帖

    十卷。卷首有“秘阁帖”,卷末题有“宣和二年三月一日奉圣旨摹勒上石”等字样,且年月之上盖有“御书”之印。其正文十卷中,前四卷分别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第五卷为晋朝诸王氏书迹,第六卷为羊欣、索靖、谢庄、

  • 惕斋经说

    四卷。清孙经世(1783-1832)撰。经世字济侯,号惕斋,福建惠安(今惠安县)人,学者,陈寿祺弟子。道光辛卯优贡生,参加廷试时,死于京城,享年五十岁。经世少时喜读《近思录》,后沉研经义,深于理学,而

  • 诗经通义

    十二卷。朱鹤龄(1606-1683)撰。朱鹤龄,字长儒,号愚庵,江苏吴江人。明末清初学者,文学家。明末诸生。入清后隐居不仕,专心著述。其为人耿介,极重操守,时人将其与顾炎武、黄宗羲、李颙等合称“海内四

  • 乐经元义

    八卷。明刘濂撰。刘濂有《易象解》已著录。该书第一卷为《律吕篇》,以后依次是《八音篇》、《万舞篇》、《古诗音调篇》、《微言篇》。其论律吕,专驳《乐记》和《周礼·大司乐》;其论音调,认为《诗经》三百篇中宫

  • 尚书中候注

    一卷。汉郑玄撰,清袁钧辑。袁钧所辑,其十八篇的目次与孔广林本相同,不过,每篇中的文字与注文的顺序则略有不同。袁钧在每条之下也间附考证,与他所辑《尚书郑注》相同。在每篇之后,袁钧还辑有《尚书中候序》三条

  • 蚕桑说

    一卷。清黄某(生卒年不详)撰。黄某,不知其姓名,清末任安徽太平县知县,约生活于清末至民国初期。黄某为推广养蚕业,与本县的一个叫赵敬如的人共同编写了《蚕桑说》一书。《蚕桑说》讲述种桑养蚕的生产技术及经营

  • 友庆堂合稿

    七卷。明王时槐(1522~1605)撰。王时槐,字子直,又一字子植,号塘南,安福(今江西安福县)人。嘉靖进士。历授太仆寺少卿,隆庆末(1572)年出为陕西参政,以京察而罢归。万历中,起用为贵州参政,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