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卷(道光八年刻本)。清冯登府(1783-1841)撰。登府字云伯,号柳东,浙江嘉兴人,嘉庆庚辰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改宁波府教授。著有《三家诗异文疏证》。此书共七项内容:《国朝石经考异》二卷;《汉石
五卷。明王国宾(生卒年不详)编。王国宾,号养默,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明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其作此书时,方监榷杭州北新关,未详其终于何官。此书仿庾仲容的《子沙》、马总的《意林》的体例,摘取
①八卷。清陈宪祖纂修。陈宪祖字念斋,号凤山,南海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举人,四十三年(1704)由平原令调任长山知县。此志乃陈宪祖掌长山县后,利用簿书鞅掌之暇,参据旧书,自为编抄而成。《长山县志
一卷。周无名氏撰,清马国翰辑。《汉书·艺文志》儒家《内业》十五篇。《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不著录,佚已久矣。王应麟《汉志考证》谓《管子》有《内业》篇,此书恐亦其类,马国翰即据《管子》录入,
十六卷。清姚莹撰。姚莹(1785-1853),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安徽桐城县人。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授福建平和知县,提升为台湾道,时值***战争,因积极防御抵抗,被发往四川。文宗即位复起用
十五卷,附录一卷。清魏荔彤撰。魏荔彤字念庭,直隶柏乡(今河北柏乡)人。大学士魏裔介之子。以诸生循资入为内阁中书,历官凤阳同知,漳州知府,江常镇道兼署江苏按察使。为政有声,因忤大吏去官,寓居苏州。雍正四
十四卷。《补遗》一卷。《续编》一卷。清王奂曾(约1691年前后在世)撰。王奂曾字元亮,别字思显,号诚轩。太平(今山西临汾)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至湖广道监察御史。本编是其孙婿
一卷。清王植(1685-?)撰。植字怀三,一作槐三,号戆思,直隶深泽(今属河北)人。康熙进士,官至邳州知州。其人记闻博洽,于经史百家皆有研究。著有《四书参注》、《读史纲要》、《韵学》等。此书纪历代帝王
三卷。清黄本骥撰。黄本骥(约1792-1861),字仲良,湖南长沙人。道光元年(1821)恩科举人,黔阳县教谕。著有《古志石华》等书。书名补目,盖为清吴荣光主编《筠清馆金石记》之草目,辑而成书。以王昶
四卷。清李调元(详见《易古文》)撰。调元藏书极富,涉猎颇广,自经史百家、音韵小学都有所撰述。此书共四卷,列举《左传》的要点,进行阐发,有独到的见解。他对《左传》史实,分条加以考据评论,往往发前人之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