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缉古算经

缉古算经

一卷。唐王孝通(生卒年代不详)撰。据《旧唐书·律志》载,他在唐朝初年为算历博士,后升任太史丞。在武德六年(623)和武德九年(626),他两次校订当时颁行的傅仁均戊寅元历。在《上缉古算经表》中,王孝通自谓:“臣长自闾阎,少小学算,镌磨愚钝,迄将皓首,钻寻秘奥,曲尽无遗。代乏知音,终成寡和。伏蒙圣朝收拾,用臣为太史丞。比年已来,奉敕校勘傅仁均历,凡驳正术错三十余道,即付太史施行。”其时当在626年之后,他已近暮年,由此可推知《缉古算经》成书应在626年之前。为解决当时土木工程中提出的数学计算问题,王孝通感到《九章》、《缀术》于理未尽,不合需要,故自立新术,是为《缉古》。传本《缉古算经》一卷共二十题,可分为四类:第一类天文问题,即第一题,已知日月合朔时刻及夜半时日所在赤道经度,求此时月在何处。王孝通运用《九章》均输章犬追兔题术解之,较旧法简捷。第二类是土方体积问题,有第二-六题和第八题共六问。此类题不仅有据实际情况求工程体积和长、宽、高尺寸,而且还有已知体积返求其长、宽、高尺寸。这类问题须用到三次方程,以开带从立方法解之,显然源于工程逐段验收。第三类是地窖和仓库容积问题,有第七题和第九-十四题共七问,据题设尺寸间的大小关系返求各边线尺寸,可归为三次方程解之。第四类由第十五一二十题六问组成,为勾股问题,其中前四题已知的两个数据,一个是勾股、勾弦或股弦的相乘积,另一个是勾弦或股弦的差。须用到三次方程解这些勾股形。后两题所给的数据,一是股弦乘积与勾,一是勾弦乘积与股,需要用四次方程解之,这两个四次方程为现在“双二次方程”,先开带从平方得一正根,再开平方得所求的勾或股。这四类问题中以第二类最为重要,其中又以求上宽下狭、前高后卑不规则形状的堤坝工程最为精彩,也是王孝通的得意之作。书中第三题十分复杂,答案须有二十五条之多,王孝通却给出了所有的正确答案,并特别给出了堤积计算公式,可求一般的有两个面平行的六面体的体积,这是前所未见的公式。全书二十个问题中,列出来的三次方程有二十八个,在每一条有关的术文之下,王孝通加以自注,说明方程系数的来历,据此可得知他列方程的程序:以常数项为实,一次项系数为方法,二次项系数为廉法,用“开立方除之”求解方程。据现有资料可以认为,王孝通的三次方程在中算史上是最早的,他的这一研究具有世界意义,领先于阿拉伯人和欧洲人的同类研究近五百年之多。值得指出的是,当时王孝通并未用到设未知数为x的代数方法,所列方程的系数和根限于正数,且只求一根。然而,这并不影响《缉古算经》成为中算史上的里程碑,在王孝通高次方程数值解法的基础上,中算家在金元时代建立了举世闻名的天元术和四元术。该书刊行后不久,即为唐初李淳风刊定为立于学官的《算经十书》之一,限三年习此书。后收入《四库全书》。传本《缉古算经》已残缺,前十六问较完整,后四问多有文字烂脱,四库馆员未能校补。清人为之作草补图者较多。清张敦仁于嘉庆八年(1803)撰《缉古算经细草》一卷,据最后三题残文,详加计算后补足了题目、答案和术文。嘉庆十七年(1812)李潢遗稿《缉古算经考注》二卷(有1832年广州刻本),对全书文字详加校订,刊误补缺凡七百余字。揭廷锵有道光十一年(1831)《缉古算经图草》二卷刻本。陈杰撰《缉古算经细草》一卷、《图解》三卷、《音义》一卷,连同王孝通原著共为六卷,有道光三年(1823)刻本。骆腾凤《艺游录》卷一有“重订辑古算经仰观台求乙高术”一篇,校补了第二题王孝通自注中的讹文夺字。《辑古算经》宋代版本俱已散佚,常熟毛扆有一影宋抄本,成为《四库全书》底本,后又据此翻刻《天禄琳琅丛书本》、孔氏微波榭《算经十书》本、李调元《函海集》本、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本和1963年中华书局钱宝琮校点《算经十书》本。

猜你喜欢

  • 列子

    八卷。相传战国时列御寇(生卒年不详)撰。列御寇,亦作列圄寇、列圉寇,后人尊称为列子、或称为子列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与伯昏瞀人有半师半友之交。又据本书《黄帝篇》称“列子师老商氏,友伯高子。”《庄子·列

  • 江湖闲吟

    八卷。清王道(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王道字直夫,漳浦(今福建漳州)人,生卒年均不详。官金山县知县,罢官后,寓居朱泾。王道工诗,初学李梦阳,后乃变以效仿王维、陆游。著有《江湖闲吟》。是集凡八卷。据卷

  • 内简尺牍编注

    十卷。宋孙觌(1081-1169)编。其生平履历见《鸿庆居士集四十二卷》条。其门人李祖尧为之注。其注中多取孙觌自著诗文以资考证。因李祖尧亲从孙觌游、较之任渊注陈师道、黄庭坚诗闻见更为有据。注释准确,典

  •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

    十卷。《补遗》一卷。清施淑仪撰。施淑仪,生卒年不详,字学诗,江苏崇明人,蔡日曦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民国十年(1921)商务印书馆排印本。是为清代女诗人所写的传记集,书前有易顺鼎民国九年(1920)所

  • 祝子遗书

    四卷。《附录》一卷。明祝渊(1614-1645)撰。祝渊,字开美,浙江海宁(今嘉兴)人。崇祯六年(1633)举人。初,崇祯十五年(1642),刘宗周以劾周延儒下狱。祝渊与刘宗周素不相识,上书救之。逮治

  • 紫阳大旨

    八卷。清代秦云爽撰。秦云爽字开地,号定叟,钱塘(今属浙江)人。书成于顺治辛丑年(1661),此书专门为王守仁、朱熹《晚年定论》而作,分八门类:一是“朱子初学”、二是“论已发未发”、三是“论涵养本原”、

  • 孔门易绪

    十六卷。清张德纯撰。张德纯字能一,号松南,长洲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官任常山县知县。该书专以十翼解经。其说认为,经本无阴、阳、刚、柔之名,以及天、地、风、雷、水、火、山、泽之象,这些名象都

  • 潘中丞集

    四卷。清潘宗洛(约1703前后在世)撰。潘宗洛,字书原,号巢云,又号垠谷,江苏宜兴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二十八年(1688)举进士,官至湖南巡抚,常出入苗界,安抚苗民,致使苗族地方安定,政迹卓著。曾三次

  • 枯树斋诗集

    二卷。明单恂撰。生卒年未详。单恂,字质生,号狷庵,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至麻成知县。尝师事陈继儒。著有《艺庵诗集》、《竹杳庵集》、《燕山集》、《红泪谱》,共十卷。今俱

  • 桐山诗集

    十卷。明王伟(?-约1469)撰。王伟,字士英,湖南攸县人。明正统元年(1436)进士,历官户部主事,累擢兵部右侍郎。其所著尚有《诗学正蒙》,但久已散佚不存。另外其吴琛序刻本《桐山文集》,今亦未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