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翻译古文

翻译古文

二十卷。清孟保(生卒年未详)撰。是书成于咸丰元年(1851)四月。自序略云:“余闭门日读清书,恭阅圣祖钦定,翻译《古文渊鉴》。煌煌乎洵清文之玉律,艺业之金科。兹将有关人心风化者,敬择数篇,并将文内应易新语,悉遵御制翻译经书,一体更正。又读明公讳叙者,所译古文,凡景物风雅,清文谐畅者,亦择录数篇,汇为一部,敬谨付梓,以期公诸同志,未必无小补。”本书原十六卷,其卷二至卷五,各有两卷,实二十卷。程式如世行古文析义、释义之类。自春秋时,以迄明初。古人名作,著录一百二十篇,满汉合璧。满洲用乾隆以后所订之新语。其抉择凡《左传》三十一篇,公羊、谷梁《传》、《礼·檀弓》、《国语》、《楚辞》各一篇,《战国策》二篇,《史汉》十一篇,三国、晋各五篇,唐三十一篇,宋十八篇,明四篇,义求醇正。有槐荫山房刻本。

猜你喜欢

  • 江上遣闻

    一卷。清沈涛撰。沈涛,江苏江阴人。字次山,生卒年月未详。乾隆二年(1737年)进士,曾任江西长宁知县。纂有《长宁县志》,著有《念山堂诗集》。《江山遣闻》记清初清兵南下,破南京后,发布剃发令,江阴人民群

  • 四书论

    清王伊编辑。是书专辑四书题论,自唐至清凡百篇,不分卷。始于愈韩颜子不贰过论,终于阙名乡原论,系从诸家文集录出。有就一书或一篇为题者,如中庸论,二孟总论,乡党论之类;有就一人一事为题者,如舜帝无为论,泰

  • 齐论语

    一卷。清马国翰辑。是书凡六十四条,按今之论语篇次分配。今之论语,为汉安昌侯张禹所定。其作《论语说》二十一篇,用古论篇次,是兼采三家而以鲁为主。《经典释文》引《新论》,云古论与齐、鲁文不同有四百余字,郑

  • 典训

    见《典语》。

  • 切字肆考

    一卷。清张耕撰。耕字芸心,山东滕阳人。尚撰《古韵发明》等。书成于道光三年(1823年)。这部书是一部音学论著,内容颇丰富。其中“等韵”部分是完备的等韵图。该系图是依据《切韵指南》制作的。分二十四图,由

  • 钟律书

    一卷。汉刘歆撰。辑佚书,清黄奭辑。刘歆字子骏,后名秀,字颖叔,曾与父刘向校秘书,集六艺群书为《七略》。曾欲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等于学官,颇受讥讪。王莽时,被引为国师。莽征天下知晓钟律者百余

  • 式训堂丛书

    第一集十四种四十二卷,第三集十二种五十三卷。清章寿康编。章寿康字硕卿,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初年是张之洞的谋臣。喜欢研究古籍和金石学,年轻时,跟随父亲到四川,就开始以刻书为事。后来,章

  • 删补孟子约说

    二卷。清孙肇兴撰。是书于《孟子》一字一句,务必得其着落。如首章“曰孟子见,可知非梁王能致之也。曰叟,尊之也;正远之也,不远千里。所谓前王,非王前也。有以利直是下王曰何以利。说话曰:吾便不知有大夫等已教

  • 丛书举要

    六十卷。清杨守敬撰,李之鼎补。杨氏(详见前数条),曾充任通志局编纂,授职内阁中书。李之鼎,字振唐,斋号宜秋馆,南城人。民国元年(1912),李之鼎在上海与杨氏交往,杨氏将稿本赠与他,增《大藏经》、《群

  • 皇极经世书解

    十四卷。清王植(详见《四书参注》)撰。宋人解《皇极经世书》者,有邵雍之子邵伯温将其书分为十二卷,使一至六卷为《元会运世》、七至十卷为《律吕声音》、十一至十二卷为《观物篇》;又有赵震将《元会运世》六卷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