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附易氏医案一卷。明卢复(生卒年不详)辑。卢复,字不远,钱塘(今属浙江省)人。曾从高僧游,解悟释理,精通医学,认为医学亦应当以参悟入门。著述颇丰,惜多散佚。此书成于明天启三年(1623),载医案十
一卷。清陈树镛撰。陈树镛,广东番禺县人,是道光时的大学问家陈澧的高足弟子。他以班固的《汉书》为底本,旁采群籍,将史料编排整理,对某些问题进行了翔实的讨论,最后写成本书。书中对汉代官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
四卷。清沈梅撰。梅字雪友,浙江会稽人,治法家言,兼研经学,著有《易书诗礼心解》,后多散佚,止存一百五十余条,分为四卷。卷首有贺熙龄、何绍基二序,卷末有谭光祜跋,极称沈氏其人。今按,卷一,解“讼·九二”
一卷。清丁显撰。显字问渔,陕西山阳人。是书因李汝珍《音鉴》而作。其大旨则遵李书二十二字,区别唇舌腭齿喉为九声,并三十六母为二十一母:曰见、溪(群)、疑,属腭声;曰端、透(定)、泥,属舌头声;曰帮、滂(
四十卷,首一卷。清侯宗海、夏锡宝纂。侯、夏二氏均籍浦邑。此编乃私家著录。先是宗海纂有《江浦备徵录》、锡宝纂有《浦纂》,修于光绪十三年(1887),后二书合成为《江浦埤乘》,于十七年(1891)刊行。江
十卷。清原良(生卒年不详)撰。原良字鸣喜,乐安(今属山西省)人。顺治间贡生,官宁都县训道。是编共十卷,每卷分立四字标题。卷一《明宗正学》,上部多讲学之语,下部杂论经义。如称孔子学问源于契、成汤、武丁,
见《孙庞斗志演义》。
四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释迦方志》一书,道宣作于永徽元年(650),全书载文共有八篇,一、统摄篇,二、中旁篇,三、遗迹篇,四、游履篇,五、通局篇,六、时住篇,七、
五种,十四卷。清杨绍文编辑。杨绍文字子掞,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曾随其父杨梦符侨居常州,官镇洋县丞。受经堂是当时著名学者张惠言在京师的讲学之所,绍文曾与金式玉、董士锡、江承之等人师事张惠言。后张惠
二卷。清蒋廷黻(约1905前后在世)撰。蒋廷黻,字盥庐,号稚鹤,浙江海宁人。生卒年未详。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官吏部员外郎。宣统三年(1911)授广东韶州府知府,但未赴任。此编二卷。均辛丑(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