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卷。清全祖望撰。祖望字绍衣,一字谢山,浙江鄞县人,乾隆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全氏以为正史《艺文志》中易类除传义章句外,或归于蓍龟家、五行家、天文家、兵家、道家、释家、神仙家。而朱彝尊《经义考》将其列
十卷。《四集》。九卷。清范鄗鼎(详见《理学备考》)编。明末范鼎父尝选山西之文二十卷,名曰《晋国垂棘》。后范鄗鼎又选其乡附近人之文,依例汇辑成帙,为《续垂棘编》。前后共四集。而此仅三至四两集,不是全本。
三卷。清代刘源渌(1619-1700)撰,其弟子马恒谦编辑而成。全书仿照朱熹的《语类》一书体例,依据朱熹的学说并以此展开论述,大意为攻击陆(九渊)、王(守仁)学说,但观点有些偏激之处,如攻击对程朱学说
十九卷。清许伯政(详见《易深》)撰。作者认为,孔子依据鲁史撰成《春秋》,并用鲁史中未入《春秋》的史事作传,《左传》中叙述而不下结论、语言简洁意旨精深的部分即出自孔子之手。其余起注释作用的文字以及“词气
二卷。清王钺(详见《粤游日记》)撰。本书是王钺阅读明代陶珽《续说郛》的有感笔记,乃《世德堂遗书》第四种。王钺自序称:酷暑三伏,挥汗如雨,取架上明人小说百余种,随读随记而成。《辩莘野纂闻》记刘球事。《剿
不分卷。清吴大澂(1835-1902)撰。吴大澂,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愙斋。江苏吴县人。金石、文字学家。同治进士,官至湖南巡抚。著有《说文古籀补》、《字说》、《愙斋集古录》、《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等书
一百五十六卷。明冯惟讷(?-1572)撰。冯惟讷字汝言,号少州。山东临朐人。明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江西左布政使,所举多为民便。惟讷与兄惟健、弟惟敏,皆以诗文名齐鲁间。有《风雅广逸》、《楚词旁
六卷。清汪基撰。汪基,号敬堂,安徽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徽州府志·艺文书籍》载汪基有《三礼约编》,此书即其一。书凡六卷,以五官及《考工记》各为一卷。每卷之首,先列官目,并注明职掌及删节情况,如《太宰
各二卷。清张璐(详见《张氏医通》)撰。张氏博览《伤寒论》诸家注本,认为喻昌《尚论篇》、方有执《伤寒论条辨》等书颇得要领,遂以二书注释为主,参以己见,取张机《伤寒论》重分其例,撰成《伤寒缵论》二卷。又以
三十二卷。清桑额(生卒年不详)撰。桑额字省斋。由起居注收掌官,改授山西内院七品笔帖式。专司抚署公牍,翻译清汉事务。此书为桑额历经二十余年,为官公务之余,利用闲暇时间编辑而成。成书于康熙三十九年冬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