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花部农谭

花部农谭

一卷。清焦循(1763-1820)撰。焦循,字里堂,一字理堂,甘泉(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他壮年曾随著名学者阮元在山东、浙江各处作幕宾。嘉庆六年(1810)举人。后家居不仕,专心著述。他精通经学,兼工天文算术。平生著书数百种,其中主要有《雕菰楼易学三书》、《孟子正义》、《雕菰楼集》、《剧说》、《花部农谭》等。《花部农谭》是焦循的一部戏曲论著,他自谓作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即其逝世前一年。花部,为继昆曲兴起来的民间地方戏曲,也称“乱弹”。焦循乡居著述,十几年不入城市,对这种民间戏曲“独好之”。他在《花部农谭》序中说:“花部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叟、渔父,聚以为观,由来久矣。”《花部农谭》是焦循和乡民谈说花部剧目的札记。他说:“每携老妇幼孙,乘驾小舟,沿湖观阅。天既炎暑,田事余闲,群坐柳荫豆棚之下,侈谭事,多不出花部所演,余因略为解说,莫不鼓掌解颐。”他在书中具体论述到《铁丘坟》、《龙凤阁》、《两狼山》、《清风亭》、《王英下山》、《乡逼宫》、《赛琵琶》、《义儿思》、《双富贵》、《紫荆书》等剧目。《花部农谭》为我们保存了早期地方戏的内容和演出情况,极可珍贵。此书有原稿本及《怀豳杂俎》所收本。解放后有《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行世。

猜你喜欢

  • 三江考

    一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1623-1713或1716),字名甡,字大可,一字齐手,号秋晴,学者又称西河先生。明季诸生。曾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流亡山谷,筑斗室,读书其中。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

  • 四书遵朱求是录

    三卷。清周镛撰。周镛字仁泰,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曾受业于卢抱经之门。自言是书为抱经所授意。书中颇诋斥毛西河,然其义陈旧、庸俗、肤浅,于朱子之学,毫无发明。书中解“贤贤章”袭秦易堂说;解“不逾矩”云“

  • 湘绮楼文集

    八卷。清王闿运(1832-1916)撰。王闿运,字壬父,湖南湘潭人。咸丰举人,清著名文学家。太平军起义时,曾依附曾国藩军中。后在成都尊经书院讲学。宣统间赐翰林院检讨,加侍讲衔。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

  • 孝经约注

    一卷。清汪师韩(1707-?)撰。汪师韩号韩门,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官翰林院编修。汪师韩认为经之分章自汉儒始,后人求其分,不求其合,遂使一书前后不相连贯,故于今文古文分章之异及皇侃开宗明义等之名俱不

  • 溯洄集

    十卷。清魏裔介(1616-1686)撰。魏裔介字石生,号贞庵,一号昆林,直隶柏乡(今唐山一带)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由庶吉士授工部给事中、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保。自入谏垣,前后上百余

  • 也是录

    一卷。明末清初人邓凯撰。邓凯,江西吉安人,又名弘智,字无可,号药地和尚、是非和尚,生卒年月未详。唐王时,邓凯随杨廷麟、刘同升、万元吉等起兵,功授江西总兵。清军破赣州后,邓凯潜入云南,被永历授为扈从总兵

  • 幽求子

    一卷。原题晋杜夷(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杜夷,字行齐,卢江灊(今属安徽霍山县东北)人。据《晋书·杜夷传》记载,杜夷少而恬泊,崇尚贞素,居甚贫窘,不营产业,博览经籍百家之书,算历经纬,自号幽求子。

  • 庄子王氏注

    二卷。清王闿运(详见《周易说》)撰。《庄子》一书,原无内外杂之分,经汉刘向、晋司马彪的研究,始分内外杂及解说共五十二篇。以后又有崔譔注十卷、内七、外二十,无杂共二十七篇;郭象注十卷,内七、外十五、杂十

  • 禹贡郑注释

    一卷。清焦循(见《尚书补疏》)撰。此书为焦循专门阐明班固、郑玄之学者。清人说《禹贡》者,以胡渭《禹贡锥指》最为详尽。胡渭认为,班固的《汉书·地理志》对于华阴之太华山、雩县之沣水,上雒之熊耳,蒲阪之雷首

  • 伤寒类方

    一卷。清徐大椿(详见《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撰。本书成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虽仅一卷,却是徐氏历时七年,五易其稿而成。徐氏认为张仲景《伤寒论》,并非是依经立方之书,而是为救误而作。“方之治病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