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说

诗说

① 十二卷。宋刘克撰。刘克,宋理宗时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信安(今浙江常山县)人。刘克在《诗经》研究方面受吕东莱的影响,《诗说》一书的体系仿效《吕氏家塾读诗记》,一诗一解,先列原文,后录诸家之说,而系己意于其后。后来其子刘坦在付印时,为了节省篇幅,删掉诸家之解而独存刘克之说,现本已非原样,而且又缺卷二、卷九、卷十,书中又有缺字多处,因此只是残本。在宋代有尊序与废序两派,刘克属废序派,他认为《诗序》为子夏所作,而子夏之言“失圣人之旨多矣”,因此主张废弃《诗序》,再求诗旨(《诗说·总论》),书中对诗旨的探索,有一定的价值。但刘克学术水平不高,对语词的解释大多望文生义,对历史事件的考订大多想当然。理学气相当浓,特别对爱情诗的看法偏见更大。有江苏古籍出版社《宛委别藏》影印本。又有手抄本六册,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② 一卷。清陶正靖撰。陶正靖字稚衷,江苏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大体上都不以毛序朱集传为然,自解其诗,只不过是空言说经,没什么价值。有借月山房丛书本。③ 一卷。清管世铭(1738-1798)撰。世铭字韫山,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官至御史大夫。工制举业,从游之士颇众。世铭之诗,朗健深厚,生平不服袁枚,有“守心自与康成异,不肯轻身事马融”句。尤精古文,著有《韫山堂诗文集》、《诗说》等书。世铭论诗,注重诗意心得,与心合者则从之,故序有得则从序说,传有得则从传说,序传皆不得,则求之自汉以来诸家之说,诸说再不得,则求之“吾心”,“吾心”不得者,则缺之。故其说诗,唯求意通而已,而不主一家之说。此虽未免有以己之心度诗人之志之嫌,而能令人信服者亦颇多。然既以与吾心合而用旧解,亦难免有沿袭旧说之弊,亦难免用旧说已误者此书有嘉庆五年(1800)刊本。④ 二卷。清陈广旉撰。广旉生平仕历皆不详。此书于光绪年间为伍崧生所刻。前有长州顾复初序。据序文可知陈氏乃道光时人。是编不载经文,亦不尽释全经,凡有所发明皆标举篇目以条录之。其解诗既不限于某一方面,亦不主一家之言。或训诂字词,或诠释诗意,或引发背景,或条列异文;时宗诗序,时从《郑笺》,时主《集传》。能参众家之说而出己见。今观其书,既有发前人所未见之说,亦有臆解妄断之处。有光绪十(1884)年甲申刊本。⑤ 四卷。近人姚求概撰。求概安徽桐城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只解说十五国风而不涉及雅颂。大抵节取《毛传》、《郑笺》,朱子《集传》之长、而辅之后世诸家之说。对桐域籍学者如钱澄之,姚鼐、马其昶等人治诗之说所采尤多。然缺乏个人识见。此书有写印本传世。⑥ 一卷。题为汉鲁人申培撰。据《汉书·艺文志》载,“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又称“有《鲁故》二十五卷,《鲁说》二十八卷”。《隋志》也称“小学石经鲁诗六卷”,又称“鲁诗亡于西晋”。据此,申培所著《诗说》早已失传。毛奇龄称此书与《子贡诗传》于嘉靖年间传至庐江郭相奎家,原是黄文裕秘阁石本,字用篆体,附以楷体今人,但后人均视为伪作。一是因为只有二十四篇,无卷次,与《艺文志》、《隋书》所载不同;二是与散见于其他书籍的鲁诗说多有不符之处。只是本书引述之处往往各有所本,说明作者还是有一定水平的。现存《明刻汉魏丛书》版本。

猜你喜欢

  • 京口山水志

    十八卷。清杨棨撰。杨棨,江苏丹徒(今镇江)人。明张莱曾撰京口三山志。后徐邦佐、陈朝用、朱文山又同撰京口三山续志。杨棨以两志皆仅述北固金焦三山事,未能称意,故又撰此书。《京口山水志》光绪五年(1879)

  • 通俗编

    三十八卷。清翟灏撰。翟灏生平见“尔雅补郭”。《通俗编》卷首有乾隆十六年(1751年)周天度序,其书当即刊行于是年。周序谓翟灏“往来南北十许年,五方风土,靡所不涉”,为搜辑俚言俗语付出了艰辛劳动。全书搜

  • 刘瓛乾坤义

    一卷。辑佚书,南齐刘瓛(见《刘氏系词义疏》条)撰,清黄奭辑,载于《汉学堂丛书》中。刘瓛所撰《周易》义疏有多种辑本,孙堂辑为《刘氏周易义疏》,列于《二十一家易注》中;马国翰辑为《刘氏周易义疏》,列入《玉

  • 范鼎卿先生所著书三种

    七卷。清末民国初范寿铭撰。范寿铭字鼎卿,山阴(今属山西省)人。喜金石学,搜罗至广,并详加考证,各为题跋。范寿铭生前未及整理刊印,死后,由顾燮光为之整理而成三种:《循园金石文字跋尾》二卷附《缀学堂河朔碑

  • 晚晴楼诗草

    二卷。清曹锡淑(约1740年前后在世)撰。曹锡淑字采荇,上海人。曹一士、陆凤池之女。生卒年均不详。嫁同里举人陆正笏。曹锡淑工诗,承其家学,具有轨范,大致以性情深至为主。有《晚晴楼诗草》二卷,又有《拂珠

  • 铜人经

    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 大本琼瑶发明神书

    二卷。旧本题赐太师刘真人(生卒年不详)撰。刘真人生平事迹不详,仅知约为宋徽宗时人。此书中所载均为针灸之法及方药。《四库全书总目》据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收为存目。

  • 郑少谷集

    二十五卷。明郑善夫(1485-1523)撰。郑善夫字继之,号少谷,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因父母丧,正德六年(1511)始为户部主事,以清操闻名。官至礼部员外郎,著有《郑少谷

  • 易通

    ①六卷。宋赵以夫撰。赵以夫,《宋史》无传。《经义考》引《闽书》云:以夫字用父,居长乐(福建今县)。嘉定(1208-1224)中正奏名,历知邵武军。端平(1234-1236)中,以朝请知漳州。嘉熙(原作

  • 读宋鉴论

    三卷,清方宗诚撰,方宗诚,字存之,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人。治宋学,工古文辞,同治(1862-1874)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荐授其枣强(今河北省枣强县)知县,振教扶伦,谘民疾苦,论狱有声,旋隐居著述,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