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难

说难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

夬事以密成,误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己彼显有所出事,而乃以成他故,说者不徒知所出而已矣,又知其所以为,如此者身危。规异事而当,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泄于外,必以为己也,如此者身危。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忘;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此者身危。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如此者身危。强以其所不能为,止以其所不能已,如此者身危。故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间己矣;与之论细人,则以为卖重。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也。经省其说,则以为智而拙之;半盐博辩,则以为多而交之。略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

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矜而灭其所耻。彼有私急也,必以公义示而强之。其意有下也,然而不能已,说者因为之饰其美而少其不为也。其心有高也,而实不能及,说者为之举其过而见其恶,而多其不行也。有欲矜以智能,则为之举异事之同类者,多为之地,使之资说于我,而佯不知也以资其智。欲内相存之言,则必以美名明之,而微见其合于私利也。欲陈危害之事,则显其毁诽而微见其合于私患也。誉异人与同行者,规异事与同计者。有与同污者,则必以大饰其无伤也;有与同败者,则必以明饰其无失也。彼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也;自勇之断,则无以其谪怒之;自智其计,则毋以其败穷之。大意无所拂悟,辞言无所系縻,然后极骋智辩焉。此道所得,亲近不疑而得尽辞也。伊尹为宰,百里奚为虎,皆所以于其上也。此二人者,皆圣人也;然犹不能无役身以进加,如此其污也!今以吾言为宰虏,而可以听用而振世,此非能仕人所耻也。夫旷日离久,而周泽未渥,深计而不疑,引争而不罪,则明割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持,此说之成也。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智则难也。故绕朝之言当矣,其为圣人于晋,而为戮于奉也,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主办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猜你喜欢

  • 经义述闻

    三十二卷。清王引之撰。王引之生平事迹见“广雅疏证补正”。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曰:“国朝王引之撰。伯申之父怀祖著有《广雅疏证》一书,于声音文字训诂,一以贯之;而其治经也,诸说并列,则求其是;字有假借,

  • 经解题纲残本

    四卷。辑者姓名无考,行文以天干为次,每编又分上下篇。今日所见版本,仅存卯编之下、申编上下、酉编全部,共四卷。卯编下录《陈寿祺上阮芸台请定经郛义例书》,附《经郛条例》、胡敬、赵坦、陶定山、钱福林《论孔颖

  • 涧于文集

    二卷。清张佩纶(1848-1903)撰。张佩纶,直隶丰润(今河北)人,同治进士,以编修大考擢侍讲,累迁辽副都御史,后以会办福建海疆事,兵败落职,曾参与庚子议和,赏四品京堂,称疾不出。佩纶论文称“近世古

  • 异域录

    一卷。图理琛撰。图理琛(1667-1740),清满洲正黄旗人。阿额觉罗氏。由例监选取翻译,后考授内阁中书,从优升侍读。康熙五十一年(1712)奉命出使土尔扈特。五月二十日自京师起程,出张家口,至蒙古满

  • 四音定切

    四卷。清刘熙载撰。刘氏生平著述,见“说文双声”。卷首刘氏自序云客有问以切字之法,辨开齐合撮之四呼,因撰作此书以答之。此编首为图说,综论拼切之法,阐述四呼开齐合撮之异。正文四卷为“韵释”,广列图表并附以

  • 政监

    三十二卷,明夏寅(生卒年不详)撰。夏寅字正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正统年间考取进士,授为南京吏部主事,累进浙江右参政、山东右布政使,于弘治初年辞官归家。夏寅历仕数十年从未淹屈降志,《明史》载其“

  • 费氏古易订文

    十二卷。清末民初王树楠(1851-1936)撰。王树楠字晋卿,河北新城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官至新疆布政使。入民国后为清史馆总裁。著述颇丰。其易学著作除本书外,亦有《周易释贞》二卷。此书专为

  • 墉城集仙录

    六卷。五代蜀杜光庭(详见《了证歌》)撰。道教中称女性成仙者为元君,或女仙,世人称仙女,以区别对男性关于神仙真人之称谓。杜光庭撰《墉城集仙录》,载述古今女子成仙的事迹,取材于《汉武内传》、《真诰》等道书

  • 论语述注

    十六卷。清王景贤撰。景贤字子希,闽县(今福建福州)人。此书是述注《朱子集注》。程伊川曾称,十七八岁时读《论语》已通晓文义,读之愈久,愈觉意味深长。朱子也谦称《集注》“如秤上称来不高不低”。景贤即本此意

  • 读小戴礼日记

    无卷数 清阮惟和(生卒年不详)撰。惟和,字子衡,松洪府奉贤县(今上海市)增生。《读小戴礼日记》乃《学古堂日记》之一种,其书有考《曲礼》四条、《檀弓》四条、《王制》三条、《月令》十四条、《曾子问》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