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书录

读书录

十一卷,《续读书录》十二卷。明薛瑄(1389-1464)撰。薛瑄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属山西)人。少时从父读《四书》、《五经》。及长,师事魏希文、范汝舟。永乐十九年(1421)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大理寺卿、礼部右侍郎、翰林院学士等职。时权臣石亨当朝,他托病致仕,居家八年,从学者甚众。其学以周敦颐、二程、朱熹之学为本,并力图在某些方面为朱学补苴圆融。著有《薛文清公全集》等书。他自称受张载“心中有所开,即便札记,不思则还塞之矣”(《读书录》卷一)一语启发,每读书有所心得,随即笔录之,积二十余年终汇成《读书录》,后又陆续所录编成《续读书录》。书中主要论述性理之学,少则数字,多则十几字,上百字。他认为,太极即理,合天地万物之理,言之万物统体一太极,就天地万物而言一物各具一太极。太极动而生阳,但动之前又是静,所以动静无端,阴阳无始。理在气中,二者不可分先后,一时俱有,既无无气之理,也无无理之气。关于太极和理的论述最后落在性上,认为性天地的本质,太极只是一个性字。性也是伦理纲常的核心,求道问学的目的在于“复性”。社会观方面,他在书中提出,法是因天理顺人情而为之防范的禁制,应当以公平正大之心制其轻重,不可因一时的喜怒而立法;用人当取其长而舍其短,若求备于一人则世无可用之才;为政当以公平正大,是非毁誉皆所不虑,如果曲徇人情,则失公正之体,非君子之道。此书所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并兼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故深受理学家推重,被视为明代理学的重要著作之一,与胡居仁的《居业录》并称。弘治(1488-1505)中,给事中杨谦曾上疏,请将此书列于国学,供六馆诸生学习。因此书非成于一时,内容不免有重复之处。万历(1573-1620)中,侯鹤龄重加编辑,名《读书全录》,然删减不当有失薛瑄原意。万历四十二年(1614),张氏又据侯氏本编为《读书录类编》刊行,明人将此书与胡居仁《居业录》、罗钦顺《困知记》合刊、称《三先生语录》,有《四库全书》本,《金声玉振》本。

猜你喜欢

  • 存素堂文集

    四卷。《续集》二卷。清法式善(1752-1813)撰。法式善姓乌尔济氏,原名运昌,字开文,号时帆,又号梧门。蒙古正黄旗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嘉庆中官至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著有《存素堂诗集

  • 大学质语

    一卷。中庸质语 一卷。清胡德纯撰。德纯字敬一,直隶大兴(今北京大兴)人。是书以俗话达义理,对经文及朱子章句均添旁注,又于每节每章之后,发挥其旨,虽未尽能曲当圣贤之意,但施之童蒙,较易了解,因言之无文,

  • 大誓答问评

    一卷。方勇撰。方勇为近代学者,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前面录有龚自珍《大誓答问》二十六条,下面录有评语。此书之评语,多为反驳龚氏之说,如龚自珍认为伏生所传的二十九篇《尚书》中没有《大誓》,方勇则就其说

  • 永顺县志

    ①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魏式曾、康赓修,李龙章纂。康赓,昆明人,曾任永顺县知县。李龙章,广东人,举人,曾任安仁县知县。永顺县志创修于雍正年间知县李瑾。乾隆十年(1745)知县王伯麟再修,五十八年(1

  • 南北史表

    五卷。清周嘉猷撰。周嘉猷,字两滕。是书卷一至卷五为南北史世系表,卷一起自东莞刘氏至太原孙氏,卷二起颍川荀氏迄谯郡夏侯氏,卷三起京兆章氏迄范阳卢氏,卷四起赵郡李氏迄安定牛氏,卷五起夏赫连氏迄北淳沮渠氏。

  • 中庸合注

    一卷。撰者不详。该书乃剽窃《四书大全》而成,内中于饶鲁等人的论说有所征引。书前有吴澄的序,虽于篇末称为序,篇首却称总说,与序体不符,似拼凑而成。

  • 五礼通考

    二六二卷。清秦蕙田(1702-1764)撰。秦蕙田字树峰,号味经,江苏金匮(今无锡)人。乾隆进士,授编修,命南书房行走。官至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立朝三十年,刚介自守。其学以穷经为主,不居讲学之名。能

  • 解州夏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言如泗修,李遵唐纂。言如泗详见《解州安邑县运城志》。李遵唐字学山,河南固县人,出身举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任夏县知县。《解州夏县志》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解州全志》本。全

  • 癸巳论语解

    十卷,宋张栻(1133-118)撰。张栻字敬夬,又字乐斋,号南轩,南宋理学家,汉州绵竹(今四川广汉)人,后迁居湖南衡山。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是“理学”向“心学”转向的发端人物。既以“理”为

  • 乱曰

    天庭明兮云霓藏,三光朗兮镜万方,斥蜥蜴兮进龟龙,策谋从兮翼机衡。配稷契兮恢唐功,嗟英俊兮未为双。【大意】东汉王逸所作,仿《九歌》而成,代言体形式,通过怀念屈原而抒发悲愤的情怀,在表现手法上更注重比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