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朱随笔

读朱随笔

四卷。清陆陇其(见《古文尚书考》)撰。该书为陆氏读《朱子大全集》的心得笔记。陇其对于朱氏正集二十九卷以前之诗、赋、札子等人所共知者不再置论。自正集三十卷起至别集五卷止,则摘其精要,分条纂录,各加按语以申其说。陆氏为学,以朱熹为宗,以居敬穷理为主。此书大意,即在辟异说以羽翼朱学,故于儒释出入之辨,金溪、姚江蒙混之弊,凡朱熹书中有涉此义者,无不节取而发明之。其剖析疑似,分别异同,颇为不苟,其他一字一句,亦皆潜心体察,于朱熹之书诚能融会贯通。该书有《陆子全书》本、《正谊堂全书》本、《四库全书》本、日本刊本等。

猜你喜欢

  • 圣学心法

    明朱棣(1360-1424)撰。朱棣,明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庙号成祖。棣为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镇守北平(今北京)。建文元年(1399)起兵,自称“靖难”,四年破京师,夺

  • 中庸谊诂

    一卷。马其昶(详见《大学谊诂》)撰。是书为其昶所著《三经谊诂》之一。《中庸》分章,诸家各异。郑注孔疏分为三十三节,朱子沿袭,只与注、疏本的第次不同。其昶则分八章,而各申明其说。其诂:“中庸”二字,说“

  • 钦定皇朝通志

    一百二十六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通志》。是书共分二十略,计有“氏族略”十卷,“六书略”三卷,“七音略”四卷,“天文略”六卷,“地理略”八卷,“都邑略”四卷,“礼略”十二卷,“谥法略”

  • 学春秋理辩

    一卷。清凌堃(详见《周易翼》)撰。凌惇曾向阮元问学,于《春秋》条贯《左传》,证以《周礼》,撰《学春秋理辩》,存第三卷,为王朝列国纪年,对《春秋》所记岁星、太岁考证较多。该书收入《凌氏传经堂丛书》,有清

  • 澹宜书屋诗草

    二卷。清高凤楼撰。高凤楼,生卒年不详,字五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高崇文之次女,高凤阁之妹。翰林院侍读学士胡敬之妻。清代诗人。此书前有黄履所作序言,书后有其兄的儿子高学沅所写跋语。刊于道光二十七年(

  • 西医内科全书

    十六卷。美国嘉约翰(详见《医理略述》)口译,孔庆高(生卒年不详)笔述。孔庆高,字继民。此书论胃肠各症三卷,肝等各症三卷,肺部各症三卷,脑部各症三卷,热症总论二卷,杂症时疫二卷,对西医内科之学传入我国,

  • 同安县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吴堂等修,刘光鼎等纂。吴堂,武进人,举人。嘉庆二年(1797)任同安县知县。刘光鼎,举人。按同安县有志始于明成化间。其后屡经纂辑。乾隆三十二年(1767)邑令吴镛复议重修。迨乾隆四十

  • 六经略注序

    一卷。常爽(生卒年不详)撰。马国翰(详见《五经通义》条)辑。常爽字任明,河内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魏著名的经学家。据《北史·常爽传)记载:“爽少而聪敏,严正有气慨”,“笃志好学,博闻强识,明习纬候、

  • 透帘细草

    无卷数。不知著者。这是一本元末明初的商业算书,原本已佚,现仅有残本,是从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第二十七卷中发现收有五十四问(载于杨辉的《续古摘奇算法》之前)和《永乐大典》中录出的十七问,共计得七十一问

  • 梵纲菩萨戒经义疏

    二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梵纲菩萨戒经义疏》是注解姚秦鸠摩罗什所译《梵纲经》下卷的经解。该经义疏不完全依从天台五重玄义疏经定势,而采三重玄义。即释名、出体、料简。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