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楚辞

读楚辞

一卷。附《楚辞人名考》一卷。清俞樾(1821-1907)撰。俞樾,字荫甫,晚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道光三十年(1850)殿试二甲,赐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曾提督河南学政。后居苏州,专治经学。曾主讲紫阳书院等处。著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读楚辞》等,总称《春在堂全书》,共二百五十卷。《读楚辞》收入《春在堂全书·俞楼杂纂》中,为《杂纂》卷二十四。本书属以读书札记形式研究《楚辞》的著作。主要对《楚辞》(包括汉人拟骚之作)有关的名物、制度、史实进行考辨,计四十一条。每条取原诗的词、句为标目。特别是对字词的考辨,往往提出新说。如《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之“阰”,王逸、洪兴祖、朱熹皆注为山名,而俞氏据下句“夕揽洲之宿莽”之“洲”非水名,而推断“阰”亦非山名,是“皆非实有可指之地也。”属于泛指。又如《九歌·湘夫人》“葺之兮荷盖”。俞氏认为“芷”为坏字,只余下半“止”,误作“之”,文不成义,因移“葺”于“之”字上,使成文义。并引《说文》、《考工记》、《尔雅》为据,说明“葺”、“盖”“皆草屋之名,以芷为葺,以荷为盖,极言其清洁也。下文云‘芷葺兮荷屋’,与此文法相同,可据以订正此句之误矣。”考证虽然曲折,但言之成理,可备一说。除此之外,俞氏其它著作中还有一些论及《楚辞》的文字,可视为《读楚辞》的补充。《湖楼笔谈》卷六中两条:1.《离骚》称经,2.《离骚》实赋;《俞楼杂纂》卷三十四中一条:楚人谓冢曰琴;《宾萌集》中两篇:1.《屈原论》、2.《释荆楚》。版本有《春在堂全书》本,见《俞楼杂纂》二十四。《楚辞人名考》,名为“人名”考,实际包括了《楚辞》及汉拟作中人神名。其中古帝王二十条,古诸侯二十四条,古人七十六条,古妇人十九条,神四十六条。俞氏这一全面收集考证的作法,为前人所未有,引发人们对《楚辞》开展专题研究。考证的人神,虽不能一一视为确解,但对读《楚辞》大有益处。版本有《春在堂全书》本,见《俞楼杂纂》第三十。

猜你喜欢

  • 筑围说

    一卷。明陈瑚撰。陈瑚(1614-1675),字言夏,号确庵,江苏太仓人。明崇祯举人,明亡,避居昆山蔚村讲学。著有《楼东杂著》、《棣香斋丛书》本。陈瑚深信古人说,谓善治水者,必先治田。善治田者,必先治岸

  • 白莲集

    十卷。唐释齐己(生卒年不详)撰。释齐己自号衡岳沙门,湖南益阳人。此集系释齐己卒后由其门人酉文所编,交孙光宪编辑而成。首有天福三年(938)孙光宪作序。前九卷为近体,后一卷为古体。古体之后又有绝句四十二

  • 祷雨录

    一卷。明钱琦(详见《钱子测语》条)撰。嘉靖二十四年(1545)天大旱,钱琦便辑录自古以来因修德政而感化上天,降下甘雨之事,总为一卷。目的在于告诫守土之官,有规讽之意。持论较为公正。大部分内容如“桑林之

  • 靖海纪略

    四卷。明曹履泰撰。曹履泰,字大来,盐官人,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擢吏科给事,被诬入闽,授太常少卿,再至兵部右侍郎,随唐王起兵,至黄台兵溃,跳崖,被两僧人救至黄严寺,未久死去。著有《浪吟集》一卷。

  • 春秋集传释义大成

    十二卷。俞皋(生卒不详)撰。俞皋字心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元代经学家。俞皋同乡赵良金为宋宗室,进士及弟后为广德军教授,宋亡不仕,以《春秋》教授乡罢。俞皋即从师于赵氏。此书一守良金之说,于经文之下,备

  • 大学衍义补赞英华

    六卷。明陈仁锡(生卒年不详)撰。仁锡字明卿,明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天启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性好学,喜著书。有《系辞》、《易经颂》、《重订古周礼》、《四书考》、《史品赤函》、《古文奇赏》、《苏文奇赏

  • 孝经约注

    一卷。清汪师韩(1707-?)撰。汪师韩号韩门,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官翰林院编修。汪师韩认为经之分章自汉儒始,后人求其分,不求其合,遂使一书前后不相连贯,故于今文古文分章之异及皇侃开宗明义等之名俱不

  • 彭比部集

    八卷。明彭辂(约1561前后在世)撰。彭辂字子殷,浙江海盐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南京刑部主事,以察典罢归。著有《彭比部集》。是集乃其子彭润宏所编。共八卷。焦宏称:“其于七子盛

  • 楚宝

    四十五卷。明周圣楷撰。圣楷字伯孔,湘潭(今属湖南)人。生卒仕履不详。该书是一部专门记录楚中人物名胜的地方志书,大致以人物为主,以山水古迹附之。书分二十五门,曰大臣、名臣、大将、智谋、谏诤、文苑、良史、

  • 韵母

    五卷。明吕维祺撰。《音韵日月灯》之一。吕氏生平见“音韵日月灯”。吕氏谓字者孳乳增多者也。母之生子必本其父。父一而已,母有七,宫商舌牙之类是也。母有三十六,见溪之类是也。有开有合,分其族氏。有清有浊,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