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辛丑纪闻

辛丑纪闻

一卷。清不著撰人名氏。顺治十八年(1661),江南苏州吴县新任知县任维初因苛征民赋,平仓获私,激起当地人士不平,诸生倪用宾、沈玬、金圣叹等,遂有抗粮哭庙之举。适清世祖哀诏至,府堂设幕帐,哭临三日,诸生百余人至庙,鸣钟击鼓,并即至府堂,跪进揭帖,且千余人号呼而来,欲逐任维初。苏州巡抚朱国治以哀诏初临之日,乃千百成群,肆行无忌,列罪不逭者三条,密题治狱,自倪用宾、金圣叹以次十八人,皆奉旨处斩,仅礼部员外郎顾予咸免死革职。《辛丑纪闻》记江南哭庙案始末,用日记体,条理分明,于当时奏疏及廷议、会审、行刑等情节叙述详细,并不乏生动。又及是时江南奏销、金坛、镇江、无为等十案,共一百二十一人,凌迟二十八人,斩八十九人,绞四人,分5处处决。其中镇江、金坛九案一百零三人大抵因通郑成功被祸,顺治生前曾说:“他们怕死耳,不必问其事。”迨顺治死后,朱国治欲行杀戮以示其威,遂复成大狱。其后知县任维初亦因别案处斩,朱国治后抚云南,仍如故操,吴三桂反,被手下将士处死而食,骸骨无存。《辛丑纪闻》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对江南地方的严厉镇压政策。四大臣辅政时,将顺治亲政后对汉族地主知识分子略有宽松的政策骤然改变,以至金圣叹等江南名士罹于难者不下数十人。《辛丑纪闻》有《纪载汇编》本、《满楼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渼陂集

    十六卷。《续集》三卷。明王九思(1468-1551)撰。王九思,字敬夫,号渼陂,酃县(今陕西户县)人。明弘治九年(1496)进士,授检讨,因依附刘瑾而官至吏部郎中。瑾败,降为寿州同知,后勒其致仕。著有

  • 拟诗外传

    一卷。明黄省曾(详见《西洋朝贡典录》条)撰。此书杂论治乱之理,共一卷、三十条。每条引诗二句为证,完全模仿韩婴《诗外传》的体例,因此取名《拟诗外传》。书中皆为感时发议之语。此书有《百陵学山》本、《学海类

  • 七修类稿

    五十一卷。明郎瑛(1487-1566)撰。郎瑛字仁宝,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郎瑛博综文艺,是书乃积其闻见而成。分天地、国事、义理、辨证、诗文、事物、奇谑七门,总收一千二百五十七条,约四十九万字。

  • 乐府指迷

    一卷。宋张炎(1248-约1320)撰。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原西秦(今甘肃榆中北)人,家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张枢之子。张炎幼承家学,宋亡后,潜迹不仕。纵游浙东西,落拓以终。平生工为长短

  • 居业录类编

    三十一卷。明胡居仁(详见《易象钞》)撰,陈凤梧(生卒年不详)编。凤梧字文鸣,庐陵(今属江西省)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至右御史,巡抚应天。是书分三十一类,每类为一卷。凤梧序云:“《录》旧无诠次

  • 订伪杂录

    十卷。清胡鸣玉(生卒年不详)撰。胡鸣玉字廷佩,号吟鸥,青浦(今上海市青浦县)人。岁贡生,乾隆荐举博学鸿词。《订伪杂录》一书皆为考订音韵文字之文,大都采集诸家之说,参以己意。如“神女赋”一条,考订玉字王

  • 古今图书集成

    原名《古今图书汇编》,一万卷。清陈梦雷(1651~1741)原编。清蒋廷锡(1669~1723)等奉敕校勘重编。陈梦雷字则震,一字省斋,晚年号松鹤老人。福建闽侯人。康熙年间进士,受编修。为康熙第三子诚

  • 吕新吾先生实政录

    见《吕公实政录》。

  • 秘册丛说

    一百三十二种,一百三十四卷。明佚名编辑。丛书汇辑群书,抄撮而成,漫无系统,如苏轼《物类相感志》之类出诸《说郛》,严羽《沧浪诗话》之类取于《百川学海》,马文升《兴复哈密记》、《西征石城记》之类采自记载汇

  • 史略详注补遗大成

    十卷。明李纪撰。李纪字大正,金谿人。元人曾先之撰《十八史略》,止于宋代;明初临川(今属江西)梁孟寅增补元朝史事,名《十九史略》。嘉靖间(1522-1566),李纪因旧注未备,略为增补以成是编。但据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