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逸诗

逸诗

一卷。朝鲜申绰撰。该本前有申氏自序,序云:“古者逸诗,自有其书。故释文衡门篇下,有云逸诗本作,而今不可见。其逸诗之残篇断章,兹随手采录,缮写一本。其似诗非诗,如谚若俚者,不敢辄收,弃亦可惜,并姑附见卷末。”意即诗三百余篇,孔子之时即是如此,孔子并未曾删改。所谓逸诗,另有其书。只不过散佚已久,现只可从他书中见到断章零句。申氏于是随手采录,辑撰成《逸诗》一卷。该书从《左传》、《大小戴记》、《论语》、《孟子》、《荀子》、《庄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前后汉书》、《孔子家语》、《汲冢周书》、《列女传》等上辑录逸诗零篇断句,所辑共计五十一条。搜罗考订,虽尚称勤挚,然而申氏仅仅根据释文衡门篇下逸诗本作,就断然认定古者逸诗自有其书,则不免牵强附会,可谓毫无根据。另外,诗三百篇虽出于里巷歌谣,但其体例毕竟与谚语不同,该书将俚谚附于卷末,则又不免不伦不类。辑逸诗者,宋王应麟有《诗考》一书,于先秦逸诗,多有采辑,明钟惺作《逸诗》一卷,对《诗考》一书略加增补。申氏本《逸诗》体例略同于上述二书,虽甄别去取,较二书谨严,但相互参照,遗漏甚多。估计申氏未曾见过王钟二氏之书,所以会有如此牵强附会之说、不伦不类之举。该书有日本昭和九年影印原稿本。

猜你喜欢

  • 异苑

    十卷。南朝刘敬叔(?-约470)撰。刘敬叔,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东晋时,初任中兵参军,义熙十三年为骠骑将军刘道怜参军,后为刘毅郎中令,因事得罪刘毅,被毅奏告,免官。宋元嘉三年为给事黄门郎,太始中去世

  • 孝经集注

    ① 一卷。清陆遇霖编纂。陆遇霖,江苏丹徒(今江苏丹徒)人。曾为归德郡丞。是书开头有陆遇霖自序及凡例,后有门人张伯行跋。首载孔子、曾子论孝及历代表章,大旨认为《孝经大全》、《孝经笺注》、《孝经易知》等书

  • 沪游杂记

    见《官场现形记》。

  • 龙吟草甲乙集

    二卷。清孙景贤(1880-1919)撰。孙景贤,字希孟,号龙尾,江苏常熟人。其父孙国桢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及第,官户部主事,能属文,善诗词。孙景贤童年早慧,继承家学,苦心孤诣,亦能诗工词。进入民

  • 苏子

    一卷。原题晋苏彦(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苏彦,一说魏人。苏彦曾官至北中郎参军。撰有《苏子》七卷,见载于《隋书·经籍志》,题苏彦撰,题下注称“亡”。《庚氏子抄》载此书八卷,《意林》记其书六卷,颇有

  • 桑弢甫集

    八十四卷。清桑调元(约1695-1771年)撰。桑调元,字伊佐,号弢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调元少有异才,下笔千言。雍正四年(1726)峰顺天乡试,后选举人,特赐进士,授工部主事。调元才锋踔历,诗文

  • 隶法汇纂

    十卷。见《隶法纂要》。

  • 不得己辩

    意大利国利类思撰。利类思生平籍里见《鹰论》条。清初世祖重西法,命汤若望、南怀仁等入钦天监。以新法造历书,颁行天下。顺治末,吴明烜、杨光先等忌而攻之。康熙三年,辅政大臣投汤若望、南怀仁、利类思、安文思四

  • 文斤山民集

    六卷。清魏繇(生卒年未详)撰。魏繇有《泳经堂丛书》。此集为六卷。《遗集》总目称五卷,实为有误。是集分年编次,始于同治七年(1868),迄于光绪二十四年(1893),取与《泳经堂丛书》对照。自二卷三页“

  • 朝鲜国纪

    一卷。明黄洪宪撰。黄洪宪字懋中,秀水(今浙江嘉兴县)人,隆庆辛未(1571年)进士,官至少詹事,掌翰林院事,曾奉使朝鲜。洪宪以文受知张居正,居正败,共诬以逆,后因与众不合归。有《朝鲜国纪》、《玉堂日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