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道州志

道州志

①十二卷,张元惠修,黄如谷纂。张元惠,北平人,曾任道州知州。黄如谷,邑人,举人,曾任安福县训导。《道州志》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共十二卷。首序、例、图考。正文分为十二志,其一方域志。为目六,曰星野、沿革、山川、形势、关隘、疆域。其二建置志,为目七,曰城池、公署、津梁、坊表、坛庙、寺观、古迹。其三赋役志,为目四,曰户口、田赋、积贮、蠲赈。其四职官志,为目四,曰文秩、武秩、名宦、治绩。其五学校志,为目八,曰御制、旧规、官署、租额、学记、祠祭、典礼、书院。其六兵防志,为目四,曰营制、俸饷、塘汛、寇变。其七先贤志,为目六,曰世家、褒崇、祠祭、优恤、故里、题赠。其八选举志,为目六,曰荐辟、科目、贡员、武科、武弁、封荫。其九人物志,为目四,曰列传、列女、流寓、陵墓。其十风土志,为目二,曰风俗、土产。其十一,艺文志,为目二,曰文集、诗集。其十二杂撰志,为目四,曰峒瑶、仙释、祥异、拾遗。此志凡例为八则,曰仿旧、增新、核实、阙疑、特书、类纪、提要、删繁,以纲统目,体例完备。其方域、建置、赋役各志,皆一州之典要,记载详实。学校志中于祠祭、典礼仅择书其大端,不为支蔓之语,颇见精当。谓周元公上承孔孟,下启程朱,旧志列世家之名,新志冠人物之首,揆诸体例,皆有未安,毅然特为一卷,标曰先贤,尤具卓识。②十二卷,首一卷,清盛庚等修,许清源纂。盛庚,晋陵人,曾任道州知州。许清源,字镜潭,道州人,曾主讲营道书院,博学多闻,熟悉全州掌故。盛庚任道州知州后,清廷命直省采访各府、州、县人民大众,有忠孝节义可封者,悉登诸志。于是大府有修通志之举,行取各郡县志乘以备采择。盛庚知州遂集士绅议之,延聘许清源主纂新志,历十六月书始成。《道州志》光绪四年(1878)刻本。此志以嘉庆二十五年(1820)知州张元惠所修志为底本,略为增辑。其所增主要在方域志中的形势,学校志中的书院,兵防志中的营制、寇变,选举志中的武弁,风土志中的风俗,杂撰中的拾遗。其余则承袭前志。

猜你喜欢

  • 二刻拍案惊奇

    四十卷。明凌濛初(详见《初刻拍案惊奇》)编撰。白话短篇小说集,“二拍”的第二种。每卷一篇,第四十卷《宋公明闹元霄》为杂剧,第二十三卷《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与《初刻》第二十三卷重复,故该书实

  • 宝树堂遗书

    三种,七卷。清郭梦星(详见《尚书小札》)。遗书收《尚书小札》二卷,本辞典有专条介绍,可参阅。《午窗随笔》四卷,为说经论史之作,其中于历代官制沿革、山川舆地沿变,考证较详;记道光六年平定西域张格尔之谢表

  • 春秋公羊传注疏校勘记

    十一卷。清阮元(详见《春秋左氏传注疏校勘记》)撰。阮元在组织学者校刻《十三经注疏》的同时,又撰各经校勘记,附刻于每卷之后。《春秋公羊传注疏注勘记》前有阮元序,序后罗列引用书目,有唐石经《春秋》经,陆德

  • 刘河间伤寒直格方论

    见《伤寒直格方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 仪礼丧服马王注

    一卷。汉马融(79-166)、魏王肃(195-256)撰,清臧庸(1767-1811)辑。庸本名镛堂,字在东,号拜经,江苏武进县(今江苏省南部)人。师事卢文弨,并从钱大昕、段玉裁等讨论学术。曾馆浙江巡

  • 古文孝经直解

    一卷。清曹若楠撰。曹若楠生卒、事迹不详。关于古文孝经的训释,司马光作有指解,朱熹就指解作有刊误,董鼎又就刊误作有大义,然而发挥尚不够。清初冉觐祖曾想依刊误另作训释而未成。曹氏本冉觐祖意作是书,博引宋元

  • 十诵羯磨比丘要用

    宋代释僧璩(生卒年不详)撰。僧璩,俗姓朱,吴(今江苏省吴县)人。为僧业弟子并受学什公。僧璩为学刻苦,专攻十诵,在律学方面颇有见地。在宋孝武帝时曾任僧正。除撰有《十诵羯磨比丘要用》外,传称还撰有《胜鬘文

  • 杨海梁自叙年谱

    一卷。清杨国桢(详见《杨忠武公年谱》)自述。此谱自记至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谱主卒前数月,记仕历及家事为主。谱中多涉及其父杨遇春事,如所记速战阵式之类,皆《杨忠武公年谱》中所未及。其卒前数月行事为

  • 周礼经注节钞

    七卷。清许珩撰。许珩另有《周礼注疏献疑》,已著录。书首有严荣序,介绍此书大概,言“五官中自《丧祝》略为删节,《考工记》一篇则全录之。注以两郑为主,参用贾疏及后儒之说,而间附以己见,为《周礼经注节钞》六

  • 天玉经外传

    一卷、附《四十八局图》一卷。旧本题吴克诚(生卒年不详)撰,其子吴景鸾续成。吴克诚父子之名,史书不载,只有术家相传。吴克诚,传说德兴(今属江西省)人,曾从学于陈抟。其子吴景鸾承其指导传授,于庆历中应荐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