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编者不详。该书记清末李星沅传志诸文。包括上谕、谕祭、谕碑、国史馆本传、家传、墓志铭、神道碑铭等。现有咸丰刊本。
无卷数。明杨观光(生卒年不详)撰。杨观光,字用宾,招远(今山东省招远县)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官至少詹事。杨观光有文采,善画山水。此书是他任赞善时给太子所进的书。以《唐六典》所载东宫官制:“赞
三卷。清方东树(1772-1851)撰。方东树字植之,桐城(今属安徽)人。幼承家学,博览经史。著有《仪卫轩文集》、《昭昧詹言》等书。此书专为反驳江藩《汉学师承记》,纠清代汉学之失而作。全书仿朱熹《杂学
四卷。清吴季长编。季长里籍、生卒年均不详。据集前季长康熙三十六年(1697)自序,称:“少嗜俪体文,平生酷爱梁简文、江文通二家,以为开徐庾之先,莫有过于此者。”故随手录合成一集,为《延陵书塾合璧》。可
十二卷,首一卷。清徐松原著,松筠纂。徐松(1781-1848),字星伯,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嘉庆进士。授编修。嘉庆十六年(1811)任湖南学政。次年,因事遣戍伊犁。对新疆舆地极有兴趣,在伊犁将
① 一卷。清陆遇霖编纂。陆遇霖,江苏丹徒(今江苏丹徒)人。曾为归德郡丞。是书开头有陆遇霖自序及凡例,后有门人张伯行跋。首载孔子、曾子论孝及历代表章,大旨认为《孝经大全》、《孝经笺注》、《孝经易知》等书
二卷。清彭申甫撰。详见《周易解注传义》。
二十八卷。清黄本骥撰。黄本骥,湖南长沙县人。举人,道光十六年(1836)为黔阳县教谕。是书卷一为历朝祀典,卷二为本朝祀典,卷三为文庙大成殿位次,卷四为十二哲位,卷五为朱子,卷六为东庑先贤三十九位,卷七
四卷。清顾春(1799-1877?)撰。顾春原姓西林觉罗氏,后改姓顾,一字子春,号太清,晚号云槎外史。满洲镶蓝旗人。近代女词人。自幼聪慧,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尤工诗词,善书画。二十岁左右嫁乾隆帝曾孙奕绘
六卷。元朱公迁撰。朱公迁生平详《诗传疏义》条。该书取四书之文,条分缕析,以类相从,共分九十八门,每门中又以语意相近者连缀列之,而一一辨别异同。昔二程曾以此法教学生,而公迁推广其意以成此书。其间门目既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