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隐居通议

隐居通议

三十一卷。宋末元初刘壎(1240-?)撰。刘壎字起潜,南丰(今江西南丰)人。生平事迹不详。据书中自称,开庆元年(1259)20岁,知其生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书中又称,元武宗至大辛亥(1311)为南剑州学官。后不知所终。此书当为晚年退休时所作,故名《隐居通议》。全书共分十一门,三十一卷,理学三卷、古赋二卷、诗歌七卷、文章八卷、骈俪三卷、经史三卷、礼乐一卷、造化一卷、地理一卷、鬼神一卷、杂录一卷。门下分条记事,各立标题。论理学一门,以“悟”为宗,尊陆九渊为理学正传,又引据朱熹理学以相商,陈亮、叶适等人的学术议论也附载其中,谓朱熹后与道士白玉蟾游,始知读书为徒劳。《四库全书总目》谓“其经史以下六门,考证亦未为精核,且多饾饤。”其实,经史以下六门论述,亦多有见解,如,《经史》一门谓秦始皇焚书坑儒,并未废儒,也未烧光书籍;《礼乐》一门谓大行为德行之大,灵星次社稷之功;《造化》门谓天地之有初,《地理》门谓南阳之形势,《鬼神》门谓神怪窈冥之事,知道者不言且不信,谓其害道也,等等。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尤其是评诗论文二十卷,所称引之文,今多散佚,所称引之人,今亦多莫识其姓名,又多备录全篇,首尾完具,足认补诸家总集之遗失,如宋璟《梅花赋》,今唯据田艺衡《留青日札》传鲜于枢所书一篇,又据李纲《忠定集》,知原赋已亡,李纲为之补作,今观刘壎所录,知宋元间行于世者乃有二本;又如陆游之从韩侂胄,以牵于爱妾幼子之故,为他书所未言;厉鹗《宋诗纪事》戴李义山诗,不能举其仕履,观刘壎所记,乃知李义山曾以江东提刑守池州等等,皆足以广见闻。所论多出于诸家说部之外,于征文考献,皆为有益,足资谈文说艺者所参考。书中所记遗文轶事,确有可传,而不载于典籍者,赖此书犹存一二,足补史传之缺。今传本主要有《读画斋丛书》、《海山仙馆丛书》、《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

猜你喜欢

  • 交友论

    一名《友论》,一卷。明时意大利人利玛窦撰。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利玛窦游南昌,与建安王论友道,因著此书以献。书首有陈继儒作的小序,序中说:“伸者为神,屈者为鬼。君臣父子夫妇兄弟者,庄事者也。人之精

  • 大司马张海虹先生集

    十七卷。明张五典(?-1625)撰。张五典,字和衷,号海虹,山西沁水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著有《大司马张海虹先生集》。是集凡十七卷。包括疏十篇,议四篇,论一篇,古今体诗一百零一篇,启三十一篇

  • 宣和书谱

    二十卷。不著撰人名字。宋徽宗赵佶(1082——1135)敕撰。《宣和书谱》记录宋徽宗时内府所藏诸帖,与《宣和画谱》作于同时。《宣和书潜》首卷收录晋、唐、梁、周历代诸帝王十二人书,其中尤以唐太宗、唐明皇

  • 黄县志

    ①八卷。清李蕃修,范廷凤纂。李蕃字锡征,号懒庵,四川通江人,顺治十四年(1657)举人,康熙九年(1670)任黄县知县。著有《雪鸿堂文集》。黄县志,创修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此志为三修。李蕃莅

  • 残本礼记子本疏义

    一卷。此书原为写本,卷端已断烂,书题及撰人姓名皆不可见。末题“《丧服小记子本疏义》弟(第)五十九。”为日本田中光显旧藏,后捐存早稻田大学。罗振玉据此本影印,后有“丙辰九月《跋》”。其书每见“灼案”字样

  • 毛诗天文考

    一卷。清代洪亮吉(1746-1809)撰。洪亮吉初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清代文学家,经学家,乾隆六十年(175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编纂官。嘉庆三年(17

  • 续表忠记

    八卷。清赵吉士(1628-1706)撰。赵吉士字恒夫,号渐岸,又号寄园、天羽,休宁(今属安徽)人。旅居钱塘(今浙江杭州)。顺治八年(1651)举人,官至户科给事中。著述颇多,除本书外,尚有《魏忠贤始末

  • 东斋记事

    六卷。宋范镇(1001-1087)撰。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进士出身,仁宗时知谏院,后为翰林学士。神宗朝,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以户部侍郎退位。哲宗即位,提举崇福官,累封蜀郡公。范镇平生与

  • 孟子正义

    ① 十四卷。东汉赵岐注,题为宋孙奭疏,实不可信。朱熹《语录》以为是南宋邵武士人伪托孙奭所疏,并且称“蔡季通识其人”。邵武旧属闽,士人是对年纪大的儒生的一般称谓,但后人多方推求,终于难以确定作伪者为何人

  • 凤鸣后集

    十卷。明郑楷(约1424前后在世)撰。郑楷,字叔度,赐号醇翁,浦阳(今浙江浦江县)人,生卒年不详。除蜀王府教授,迁左长史,致仕归。著有《凤鸣后集》。是集凡十卷。首卷载近体诗数首,余皆为杂文。而无序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