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集注丧服经传

集注丧服经传

① 一卷。晋孔伦撰,清马国翰辑。孔伦生卒年不详,字敬序,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东晋卢陵太守。此书汇集众家注,《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都著录一卷,现在已经散失。只有杜佑《通典》引用四事,《释文》引用一事,马国翰以此为根据来对其进行辑录。如缌麻章夫之姑姊妹之长殇,马融认为礼三十娶,而夫之姊殇者,关有畏厌溺者。孔伦反驳其说,认为违礼早娶者制,并非施畏厌溺。简当不支,非常适合古圣人委曲层折之精心,可惜现在已经不能看到此书全貌。此书有玉函山房辑本。② 一卷。宋裴松之(372-451)撰,清马国翰辑。松文字士期,河东闻喜(今山西省西南部)人。少为殿中将军,后拜尚书祠部郎。曾随刘裕北伐,累官至中书侍郎、南琅琊太守。宋文帝使注陈寿《三国志》,他博采群书一百四十余种,注文以补缺、备异、惩妄、论辨为宗旨,达三十二万余字,开史书作注新例,文帝赞为不朽之作。此书《隋书·经籍志》二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都不著录,可能此书早已散失。杜佑《通典》引裴松之共有二节,一为答宋江氏问,一为答何承天书,都言及丧服。其答江氏问下,有荀伯子难裴一节。又有何承天通裴难荀一节,与答何书,马国翰另外载入其所辑何承天《礼论》中。而答江氏大功嫁娶,引申《变除》之义,引宗涛说,国翰认为其与书称《集注》相合,因而辑入此书。按:裴答江氏问,虽论丧服,而其书是否就是《集注》之遗文,很难实言,国翰只据此引宗涛说,就认为与书称集注相合,未免武断。假若痛惜此书已经散失,对其保存来作为一家之说,则也未尝不善。此书有玉函山房辑本。

猜你喜欢

  • 帝学

    八卷。宋范祖禹(1011-1098)撰。范祖禹字梦得,一字淳父,成都华阳(今四川双流)人。嘉祐进士,官至祐谏议大夫,礼部侍郎。雍熙三年(1070)参修《唐鉴》,费时十五年成书。史志有著录。是书元祐初年

  • 南华合璧集

    五卷。明黄鲁曾(1487-1561)编。黄鲁曾,字得之,吴县(今属江苏)人。正德十一年(1516)举人,五岳山人省曾之弟子。本书编选长洲王宠(1494-1533)之诗,而附以己作,合为一集。王宠,字履

  • 月虹馆法书

    六卷。宋米芾书,不具刻者姓名。米芾生平详见《画史》。此帖共收米书六卷,以礼、乐、射、御、书、数六字分卷,内容十分丰富,因其卷有董香光及王觉斯等题跋,故疑刻在清初。此法书虽笔法、气势与郁冈斋刻本等相去甚

  • 华英通商事略

    英国伟烈亚力口(Alexander Wylie)译,清王韬笔录。是书记述从明代崇祯英船商初至一直到清代道光间东印度公司专利的取消,前后二百年间,中英通商前前后后的事例。其所记甚详,对明清外交、对外经济

  • 诗集传

    ① 二十卷。苏辙(1039-1112)撰。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十九岁与兄苏轼同登进士。熙宁三年(1070)致书王安石,激烈批评新法。后历任御史中丞,尚书侍郎等职

  • 禹贡郑注释

    一卷。清焦循(见《尚书补疏》)撰。此书为焦循专门阐明班固、郑玄之学者。清人说《禹贡》者,以胡渭《禹贡锥指》最为详尽。胡渭认为,班固的《汉书·地理志》对于华阴之太华山、雩县之沣水,上雒之熊耳,蒲阪之雷首

  • 颜氏遗书

    八种,三十二卷。清颜崇桀编。颜崇桀,山东曲阜人,颜回后裔,曾任兴化县知县。本书收唐颜真卿、清颜光敏、颜光猷著作,实为颜氏家族书,多为诗文集。颜真颜(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

  • 上海掌故丛书第一集

    十四种,三十卷。上海通社编。丛书为上海通社诸人搜其乡贤所著、有关上海典章国故的著作,仿《毗陵文献》、《海陵丛刻》体例,刊刻而成。共收书十四种,除元人著作一种、明人著作一种外,其余均为清人所撰。其中谈兵

  • 萼辉堂苏帖

    四卷。清吴一蜚(生卒年不详)辑。吴一蜚,字汉章,福建长泰人。好学能文,善满汉书,颇为时人推重,康熙二十一年中进士。该帖成于康熙甲申(1704),共四卷却未分次序,收苏书十余种,其中绝大多数属伪迹,如《

  • 德安府志

    ①十二卷,明马仑纂修。马仑,字汝载,四川西充人,官德安府知府。府志可考者,宋庆元四年(1198),傅严纂《郧城志》十二卷。明知府范理修正统志,知府王玺修成化志,先后皆佚。马仑来守德安,适草奔初平,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