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韵法直图

韵法直图

一卷。作者不详。明梅膺祚作《字汇》时,取《韵法直图》和《韵法横图》附于书后,这两种韵图影响很大,仿效两图体例的作品很多。《韵法直图》梅氏序云:“韵学自沈约始,而释神珙继以等韵,列为三十六母,分为平仄四声,亦既摅性灵之奥而泄造化之玄矣。顾通摄门繁,而肤浅莫测,予苦之。壬子(1612年)春,从新安得是图,乃知反切之学,人人可能者。图有经有纬,经以切韵,纬以调声,一切一调,彼而合凑,盖有增之不得,减之不得,倒置之不得,出自天然,无容思索,稍一停思,竟无声续矣。图各三十二音,上下直贯,因曰《韵法直图》。”这部韵图从根本上改变了宋元以来两呼四等的观念,以及按呼等列图的制作体例。随着语音变化,明袁子让《字学元元》、叶秉敬《字孪》等已表现出合四等为二等,分两呼为四呼的倾向。《韵法直图》则首次给呼类以确切名称,使旧等韵的两呼四等说彻底结束,新等韵的四呼说渐加明确,这是近古语音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分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四呼外,还有混呼、闭口呼、齐口呼、咬齿咬、舌向上呼、齐齿卷舌呼、齐齿卷舌而闭等。它的分法,或指韵头,或指韵尾,或指唇的形状,或指舌头直卷状态,显然不够科学严密,但它首先提出的开齐合撮为后代所保留,贡献颇大。它不受传统韵书束缚,基本以实际语音为根据分四十四韵系,列四十四图,每图的字呼类相同。其中有入声韵二十三部,配于阳声各韵系。声母沿用三十六字母,但“知彻澄娘”合于“照穿床泥”,实为三十二类。声调仍为平上去入四类。此书列图格式是:一图之内纵列三十二声母,横列平上去入四声,纵横交会处列所切之字,如“公”韵喉音(指见母)平上去入列“公贡穀”四字。韵目下注明五音(宫商等),一韵之后注明属于何呼。这部韵图所表现的基本是中原地区的读书音,本书的创新,对后代韵图颇有影响。本书亦有缺点,吴烺《五声反切正韵》云:“旧传《韵法直图》,颇便诵习,扫除字母,大有廓清之功。特其中阴、阳平相混,且多脱音,而上去入不免重复,其切脚二字,往往不准。”

猜你喜欢

  • 切韵

    ①五卷。隋陆法言撰。陆法言(562-?)名词,一作慈,字法言,以字行。魏郡临漳(今河北临漳县)人。开皇中为承奉郎,因其父得罪朝廷,坐罪除名。曾与刘臻、萧该、颜之推等人讨论音韵,评议古今是非、南北通塞,

  • 汉碑征经补

    一卷。清王仁俊辑。王仁俊生平事迹不详。该书题为《汉碑征经补》,而不言所补何人,亦无序例。所补内容,计有补《周易》二十一条,补《尚书》七十五条,补《礼记》四条,补《周礼》一条,补《左传》十条,补《公羊传

  • 姓氏急救篇

    二卷。宋王应麟(详见《玉海》)撰。其书以姓氏诸字排纂成章,以便记诵。其书虽以记录姓氏为主,但排列名物、组织典故,意义融会贯通,文词古雅。仍不失为初学者的一部很好的读本。书中所录,凡单姓都没有重复的字。

  • 乐经以俟录

    明瞿九思撰。瞿九思有《春秋以俟录》已著录。该书首以十二律衍为十二月令,摹仿《礼记》内容,颇为芜杂。他解释用宫逐羽而清角生,引商刻羽而流徵生,认为凡是乐调每均自下而上。因为下宫居于羽调的羽位,似乎是以宫

  • 古律吕考

    一卷。清吕调阳撰。调阳字竹庐,四川彭县人,同治年间举人。吕氏治学于经史、六书、地理,生平著述颇丰,合为《观象庐丛书》,此书即为其中一篇。此书旨在阐明古律吕度数,大抵辩驳九九为宫、三分损益之非古。首列十

  • 休宁县志

    ①八卷,明李乔岱纂修。李乔岱,字宗父,又字东山,陕西洋县人,进士,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来任知县。乔岱知休宁县事五载,创议重修,延都谏邵庶总其事,设局于青云馆,志成凡八卷,曰舆地志、建置志、食货志

  • 蒯子

    一卷。汉蒯通(生卒年不详)撰。蒯通,范阳(今河南定兴县)人。本名彻,因与汉武帝同名,故史家追书为通。高祖称其为齐辩士,颜师古谓通本燕人,后游于齐,故云“齐辩士”。司马迁《史记·田儋传》赞曰:蒯通者,善

  • 梅仙观记

    一卷。宋杨智远(生卒年不详)撰。杨智远,丰城(今属江西丰城)梅山仙坛观道士,撰有《梅仙观记》。传说西汉末年有位叫梅福的,曾修道炼丹,飞举成仙。后人称其为梅仙,并于其成仙处修建宫观以祭祀,其观名为梅仙观

  • 南华真经新传

    二十卷。宋王雱(1044-1076)撰。王雱字元泽,北宋抚州临川(今江西)人,王安石之子。王雱博学多识,不到二十岁就已著书数万言。治平四年(1067)举进士,熙宁四年(1071)任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

  • 紫佩轩诗稿

    二卷。清严昭华撰。严昭华,生卒年不详,字小云,浙江桐乡人,严锡康之妹,清代诗人。此书前有伯兄严锡康所写题词,书后有其侄严滨所写跋语,其女婿陈恩淑题写诗词四首。书末有“苏梓文阁刊版”字样。刊于光绪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