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魏石经考

魏石经考

① 二卷(广仓学宭丛书本)。王国维(1877-1927)撰。国维字静安,亦字伯隅,号观堂,又号永观,海宁(今浙江海宁县)人。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早年研究西方哲学,后又攻治经史,潜心古文字研究,故能集中西新旧之学于一身,在考古学、古文字学和古史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平生著述62种,大都收入《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早年所作学术论文,辑为《观堂集林》。此《魏石经考》,上卷是汉石经经数、石数考,魏石经经数、石数考,汉魏石经经本考,魏石经古拓本考,魏石经经文考,魏石经篇题考。下卷是魏石经古文考,魏石经书法考。考究魏石经,此书是最详备的。王氏依据丁氏残石,考定魏石经每行字数,即通过排比其行款的办法,推测出残石的原貌。残字所属的经文,也可得而定。如此绘出六张碑图附於卷末,又按照《隶续》的次序录之,并且分别在经文下加注。于是臧琳、孙星衍二家所整理的魏石经,其正确的,有根据证明其正确;其错误的,也有根据证明其错误。王氏又认为《隶续》所录的,虽然刻写多讹,但还是足以证明它与丁氏残石是同一脉络。而《汗简》、《古文四声韵》所引,除见于《隶续》者外,还有不少是《尚书》、《春秋》、《左传》三经中没有的字,不可尽信,所以不复录。这又体现了王氏的严谨。② 五篇(学术丛书本)。王国维著。初版入学术丛书中,后又辑入《观堂集林》。王氏著有《魏正始石经残石考》,排比碑图,考订古文。此书是在那之前写的,凡五篇。第一篇论欲考魏石经的经数石数,必先从考证汉石经开始。于是详考汉石经当为46碑。第二篇根据《太平御览》所引的《西征记》,考定魏石经的碑数为35碑。又核对诸经,知正始所刻的为《尚书》、《春秋》二经的全文。《左传》只到庄公中叶为止。第三篇论刻立正始石经,是因为当时古文经学已流行开来,而太学旧立石经还只是今文的,所以刊立古文经、传作为补充。其所书石经古文,究竟是壁中本(或其传本),还是当时经学家自定之本,均不可知。但即便是出于当时经学家之手,他们所根据的也不外乎壁中古文,因为汉时除壁中书及张苍所传《春秋》、《左传》,别无其他古文。今就魏石经遗字中的古文来看,多与《说文》所载壁中古文和篆文相合,还有与殷周古文相合而《说文》未载的。因此,认为魏石经古文出于壁中本,或其三写、四写之本,应该是没有大错的事。第四篇讨论魏石经拓石的源流。第五篇论《说文》中古文,其作法皆本於壁中书。宋初校刻《说文》,其篆文当出徐铉之手,其古、籀二体当出于句中正和王惟恭二人之手。这种字体的源头就是三字石经。立论非常精辟。只是论石经石数颇有未当。据白坚所藏刊号一石,可知魏石经应该是28碑,并且其首两碑也当是三行直下式。还可知品字式和《左传》诸石不是28碑所能容下的,都是以后补刻的。王氏未见白坚所藏之石,所以推论未免有误。这是由于材料所限,不是王氏的过错。

猜你喜欢

  • 蕉雨轩诗余汇选

    八卷。清陈澍编。陈澍,字雨夏,浙江嘉兴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岁贡生。本书汇选唐、宋、元人之词,共二千六百多首。其书由陈澍所手抄,为旧未刊印之本。

  • 上医本草

    四卷。明赵南星(生卒年不详)撰。赵南星,字梦白,号侪鹤,高邑(今河北柏乡北)人。万历甲戌(1574)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为明代名臣。此书成于泰昌元年(1620)。作者自序言:曾久病数年,至不能用药,于

  • 隐居通议

    三十一卷。宋末元初刘壎(1240-?)撰。刘壎字起潜,南丰(今江西南丰)人。生平事迹不详。据书中自称,开庆元年(1259)20岁,知其生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书中又称,元武宗至大辛亥(1311)

  • 孔孟事迹图谱

    四卷。明季本(1485-1563)撰。季本,字明德,号彭山,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明正德年间(1506-1521)进士,官至长沙知府,为学师事王守仁,平生考经索传,著述丰富,著有《易学四同》、《诗

  •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

    五卷。作者不详。陈振孙《书录解题》云:“以监本增注而释之。”此书于每一字下先列“官注”,后附“互注”,中间用一“释”字隔开,如:“鳜,鱼名。〔释〕云:大口,细鳞,有斑文。”此书今有两种版本。一种是清康

  • 两粤城守记

    见《两粤梦游记》。

  • 直隶沣州志

    二十八卷,首三卷,清安佩莲修,孙祚泰等纂。安佩莲,字玉青,贵定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曾任沣州知州。孙祚泰,字文冈,沣州人,举人,曾任宁远县训导。沣之得名,肇于《禹贡》,置州则自西魏始。由是为郡

  • 周易生生真传

    一卷。明喻国人撰。此编说先儒解易为变易,为交易,总不如《系辞》“生生之谓易”五字那么准确。又说伏羲则河九洛六,始画八卦,以木德王。木主仁,仁为生生的真种子,故《易》当为生生。对每卦六爻,皆推演五行相生

  • 珠泉草庐文录

    一卷。廖树蘅(生卒年未详)撰。、事迹见《珠宗草庐诗钞》。此其文集,文颇平实,无轻佻环薄之习,是其所长。惟于文律不甚讲求,故语句颇有疵漏。如《游衡山记》云:“汉唐勋戚多陪陵,高冢祁连,与国无极。”按:祁

  • 女科 产后编

    《女科》二卷,《产后编》二卷。清傅山(1607-1684)撰。傅山字青竹,后改字青主,别号鼎臣、公之它、石道人、朱衣道人,阳曲(今山西太原)人。聪敏博学,淹贯经史百家,性任侠,重气节,提学袁继咸被人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