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鲁诗遗说考

鲁诗遗说考

六卷。清代陈乔枞撰。据本书自序称,“先大夫出所撰三家诗,遗命足其业”,说明陈寿祺只采集三家遗说,但未作进一步考订。陈乔枞继承父业,编成本书。书中首先列出鲁诗叙录,引用陆玑《诗草木疏》;“孔子删诗授卜商。卜商为之序,以授鲁人曾申。曾申授魏人李克。李克授鲁人孟仲子。孟仲授根牟子,根牟子授赵人荀卿”。陈乔枞认为,申公鲁诗受于浮丘伯,而浮丘伯是荀卿再传弟子,这些均见于《汉书》,则陆玑所述即为鲁诗授受源流,后人认为此节文字是指毛诗,是因为时代久远以讹传讹。这一说法恐不足信。陈乔枞认为根牟子授荀卿、大毛公得自荀卿,均无证据。这一世系表大概是毛诗后立时为显示高于三家诗而杜撰的。陈乔枞根据司马迁从师孔安国即认为所学为鲁诗,根据刘向世传鲁诗即认为其所著《说苑》《新序》《列女传》所引之诗必为鲁诗,以及认为《尔雅》出自鲁诗,均缺乏证据。但如果对这些说法均弃之不信,可采辑的鲁诗遗说也就寥寥无几了。《周南》“肃肃兔罝”一句,沿用徐干《中论》称此为鲁诗,但《中论·法象篇》称“是故君子敬孤独而慎幽微”,将“肃肃”解释为敬,这与焦赣《易林》载齐诗“兔罝之容,不失其恭”是一致的,何以证明此句是鲁非齐。尽管如此,此书仍为鲁诗遗说集大成者。现存《皇清经解续编》本。

猜你喜欢

  • 昌瑞山万年统志

    十六卷。清英廉撰。英廉(?-1900),姓伊克明安氏,蒙古正蓝旗人。咸丰三年(1853)由笔帖式随僧格林沁守天津,补护军校。同治元年(1862)从江宁将军富宁阿转战苏皖,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十年奉命赴伊

  • 周易索诂

    十二卷。清倪象占撰。象占初名承天,后以字行,字惕斋,又更字韭山,浙江象山人,贡生,官至嘉善县训导。此书卷首为卦目图、反对图、八卦立体图、八卦运行图、阴阳变化图、卦变象主图、大卦图、十辟图、互卦图。上篇

  • 三家诗遗说

    八卷。清代冯登府撰。冯登府,字柳陈,号云伯,浙江嘉兴人,嘉庆进士,官宁波府教授。工诗善文,熟悉掌故。曾主修《盐法志》、《福建通志》,著有汉、魏、蜀、唐、北宋、清诸代《石经考异》六卷、《三家诗异文疏证》

  • 颍上县志

    ①十四卷。清翟乃慎修,马履云、徐必达纂。翟乃慎,字敕庵,顺天府宛平县(今北京市丰台区)人,拔贡生,清顺治十二年来任颍上知县。马履云,邑人,官乾州知州。徐必达,官候选知县。颍上旧志,修于明万历三十九年,

  • 起信论一心二门大意

    一卷。梁释智恺(535586)撰。智恺,俗姓曹,住杨都寺,受业于法泰,后依真谛三藏。于天嘉四年(563)翻译摄论,次年翻译俱舍,并作疏注经,共达上百卷。《起信论》,全称《大乘起信论》,印度马鸣著。梁真

  • 大广益会玉篇

    三十卷。见《重修玉篇》。

  • 四礼训蒙

    一卷。朝鲜李恒福撰。李恒福生卒年不详,字子常,一字白沙,号弼云,庆州人。书名所言“四礼”指冠礼、婚礼、丧礼、祭礼,“训蒙”即训导童蒙。著此书的最初动因作者自跋说:“余疾夫小子蒙士,每当祭时,登降拜俯,

  • 广陵事略

    七卷。清姚文田辑。姚文田,生平事迹见本书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嘉庆间,作者曾应聘参纂《扬州府志》,分纂宦迹、事略二志。事略志目为姚氏据阮元《扬州图经》稿本,又博取群书,参互考订,共成五卷,恐后人嫌其繁

  • 宁海将军固山贝子功绩录

    一卷。清人撰,作者不详。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据福建反,康熙帝任命惠献贝子富喇塔为宁海将军,同奉命大将军康亲王杰书统兵讨之。次年八月,官军破耿军于台州(今属浙江),耿军遁还温州(今属浙江)。本

  • 九经误字

    一卷。清顾炎武(详见《左传杜解补正》)撰。炎武因明国子监所刊诸经字多讹脱,而坊刻之误又甚于监本,极不便于经籍流传,乃考石经及各种旧刻经籍作成此书,以纠正经籍在流传中的错字讹脱。其原则是凡监本有笔误显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