㴕
【源】 见《直音》(15,21)、《姓解》(9)。【变】 作〔㳿〕(75),误。
【源】 见《直音》(15,21)、《姓解》(9)。【变】 作〔㳿〕(75),误。
读音:xū mén吴后有胥门氏。(见《路史》)《左传》:吴大夫胥门巢居胥门,以新居为号,其后遂为胥门氏。(见《苏州府志》)
读音:xún少昊后,赢姓国有寻氏。(见《路史》)夏同姓,谙侯斟寻氏之后。(见《广韵》)▲<明>寻适,洪武初,广西按察使。
读音:Shì【源】 悉达太子成道,改姓释(60)。此姓之祖先为信佛者(91)。【望】 天竺(17,418)。【布】 江西宁都(280)、浙江萧山(209)、台湾(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释
读音:Wǔfǔ【源】 春秋时陈佗名五父,后因氏,见《姓源》(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亦收,其据《姓源韵谱》注云: “以祖辈名字为姓
读音:Dòuzhě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收载;《姓氏词典》亦收,其注云: “源于芈姓,楚斗谷於菟之后。”
读音:sà gū萨孤,代人,随魏而北。(见《万姓统谱》)
读音:Shěněr《中国姓氏辞典》 收载。其注称: “当代复姓,北京有此姓。后代有的已改为单姓 ‘沈’。”未详其源。
读音:Luó【源】 ①颛顼帝之子祝融之后,妘姓,受封于罗(故城在今湖北宜城西10公里罗川城),后徙枝江,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7,9,11,12,17)。一说,春秋时罗国与楚国同姓,子爵熊姓,后灭于
读音:Mùróng慕容姓主要是出自鲜卑族。鲜卑族单于自云“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因以慕容为姓。慕容姓早期居住在西北地区,东晋到十六国时期得到极大发展,望族居于敦煌郡及雁门郡。慕容姓历史人物
读音:dà fǎ【综】 宋时江苏武进县有大法乐霖,中咸淳三年丁卯科榜,见《武进县志》(21,60)。历史上罕见姓氏。《姓氏考略》收载; 其注据《武进县志》云: “宋有大法乐霖,武进人,中咸淳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