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布葉爾
【综】 清驻防索伦正蓝旗有伊布叶尔氏(250,260)。又,清驻防索伦镶蓝旗有依卜哲尔氏,世居呼伦贝尔(259,260)。〔依卜哲尔〕似即伊布叶尔之异译。
【综】 清驻防索伦正蓝旗有伊布叶尔氏(250,260)。又,清驻防索伦镶蓝旗有依卜哲尔氏,世居呼伦贝尔(259,260)。〔依卜哲尔〕似即伊布叶尔之异译。
读音:Xūmén【源】 春秋时吴大夫胥门巢居胥门,以所居为号,其后遂为胥门氏(12,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据《左传》 注云: “吴大夫胥门巢之后也。”以地为氏。《中
读音:Bìyējiāluó【综】 隋时高僧达摩笈多,南贤豆(即南印度)罗啰国人,刹帝利种姓,俗姓弊耶伽罗,后改名法密。文帝时入京城,令住兴善寺翻经。炀帝立,于上林园中置翻经馆(61)。《姓氏词典》 据
读音:Zēngkāng景颇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有载,属载瓦支系,未道其详。
读音:Jīn【综】 源出不详。上海嘉定(351)、浙江萧山(209)、北京(91)、山东新泰(359)、河北隆化(344)、江苏武进(314)、江西新干(400)、安徽淮南(362)、霍邱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suì【源】系自姬姓。郑公族之后有邃氏(8,17,62)。【人】邃瑗,春秋时孔子弟子(15,63)。罕见姓氏。当系出姬姓而支属有别: ①《姓氏考略》据《路史》注云:“郑后有邃氏。”周代郑乃姬
读音:Sìjǐ【综】 北魏时改俟几氏为几氏(27,60,242)。一说,为〔俟畿〕氏后改为畿(7,9,12,17,27)。亦作〔侯几〕(17,27,60,242)。【人】 俟几长贵,北周时泾州刺史(2
读音:Érmén【源】 宋大夫耏班随宋武公伐长狄有功,赏以一城门,谓之耏门,子孙因以为氏(7,21)。【它】 张澍认为耏门非姓,实即耏氏(26)。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
读音:Sìfàn【源】 相传为商纣王时贤人四饭缺之后,以官为氏(6,7,12,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四饭缺之后也。” 此以官为氏。
读音:Gōngchéng【人】 《南史》有公城子野(7,24,63)。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称:《南史》载有公城子野。《姓氏词典》引《古今姓氏书辨证》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Gōngzuǒ【源】 左公子之后(60,62)。【望】 高平,见《姓苑》(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左公子之后。” 《姓氏词典》称: “左公子,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