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帖乞乃蠻歹
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续通志·氏族略》译作“布德吉鼐满岱”。
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续通志·氏族略》译作“布德吉鼐满岱”。
读音:Dáhúlī清代满族姓氏,世居乌呼哩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疑即达呼哩。清乾隆时镶白旗副都统博斌,姓达呼哩 (见《中国人名大辞典》),隋唐时契丹有达呼哩氏;
读音:Kuān【源】 见《姓解》(9)。【布】广西陆川(360)、台湾台北、宜兰(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宽彻,明时湖北汉阳人,洪武进士,出使西域(20,2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
读音:yī qí【源】 相传帝尧生于伊祁山(今河北完县西,祁水发源于此,亦称尧山),故以为姓,见《帝王世纪》(60)。一说,伊祁为古帝尧之号,因氏(7)。【变】 亦作〔伊祈〕(12,17)或伊耆(9)
读音:gū【源】 ①见《姓苑》(21)。或其先因被辜自悔,以辜为氏,如救氏、赦氏、谴氏之类(60,62)。②据传南宋辛弃疾故后,子孙遭迫,第二子避入江西贵溪,遂在辛上加古为辜氏,今江西多辜氏,或为其后
读音:Pàjí门巴族姓氏,属历史上父系氏族之姓。《中国人的姓名·门巴族》有载,未详其他。
读音:Héshíliè【源】 ①金时女真人姓(60,62)。系辽时部落,以部为氏(57,71)。②清满洲人仍有此姓(260)。【变】 ①后改为高氏、卢氏(71)。②亦作〔乞石烈〕、〔剋石烈〕、〔克石烈
读音:ā lù huán【综】 鲜卑人姓。北魏孝文帝时改阿鹿桓氏为鹿氏,见《魏书·官氏志》(17,27,60,70)。一说,改为桓氏(7,12,27,60)。历史上代北地区罕见之三字姓。《郑通志·
读音:Sìjī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道志·氏族略》 收载,后或改为俟氏,或改为畿氏。
读音:Léi【源】 黄帝次妃方儽(即方雷)氏之后有靁氏、儽氏、累氏,见《姓氏寻源》(60,62)。古之靁字与今之雷字为同一字(62),故同雷(60)。【变】 一作〔〕(
读音:xiāo yǐn楚大夫嚣尹之裔,因氏。(见《姓源》)周有嚣尹喜。(见《续通志·氏族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