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
【源】 见《姓苑》(15,21,24)。【布】 江苏高淳(305)、武进(314)、湖北黄梅(361)、山东新泰(359)、成武(340)、浙江上虞(279)、山西汾阳(278)、台湾高雄(64,68,261)、北京、新疆沙湾等地均有此姓。 【人】 吏宗,汉王莽时人(15)。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湖北之武昌,广东之新会,云南之马关、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初见於《姓苑》,未详其源。
汉代有吏宗,王莽时人。
【源】 见《姓苑》(15,21,24)。【布】 江苏高淳(305)、武进(314)、湖北黄梅(361)、山东新泰(359)、成武(340)、浙江上虞(279)、山西汾阳(278)、台湾高雄(64,68,261)、北京、新疆沙湾等地均有此姓。 【人】 吏宗,汉王莽时人(15)。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湖北之武昌,广东之新会,云南之马关、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初见於《姓苑》,未详其源。
汉代有吏宗,王莽时人。
读音:Tóngtóng《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编》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róng chūn见《姓苑》。《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 《姓苑》 收载,未详其源。(按:后魏代北有“茙眷” 氏。疑此之“茙春”当为“茙眷”之讹。盖春与眷形相似而讹误。姑兼收以备考。)
读音:Luán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临汾等地有分布。《姓氏词典》据《姓谱》收载; 《山西人口姓氏大全》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nà lán女真姓。明昌六年十二月,以户部员外郎纳兰昉为横赐使。(见《金史·章宗纪》)▲<金>纳兰胡鲁剌,大名路人,承安进士第一。
读音:Hétèqǐdǎi【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合忒乞歹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和塔奇尔岱〕(24)。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续通
读音:Zhélù【综】 清正蓝旗满洲马甲锁尔通之妻为哲禄氏(260)。
读音:fú【源】 ①周内史叔服之后,以字为氏,见《风俗通》(1,7,17,21,60)。 ②相传伏羲氏之后有服氏,见《路史》(17,60)。③五代十国时后唐明宗李嗣源赐契丹将裕勒古宜姓服名怀远,见《五
读音:Hé/Her【综】 源出不详。山东新泰有此姓(359)。
读音:Wángwèi【综】 当系王、魏二姓合成。台湾有此姓(236)。
读音:Zhāolá【综】 元时蒙古人姓(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