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姓氏起源>唐古

唐古

读音:Tánggǔ

【源】 ①唐古,辽时部落,原属藏族一支,契丹将其一部分徙居东北(426)。以部为氏。至金改为唐括,至元改称唐兀,明时复为唐括,至清又复称唐古氏(180)。②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唐古氏(即唐兀氏)(24)。③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哈达、长白山、乌喇哈达(23,63,180,260)。【变】 ①后改为唐氏(180)。②元时唐古氏别称〔锡林〕(24)。③清满洲八旗姓唐古氏亦作〔汤务〕(180,260)。【人】 唐古瓦尔达,清满洲正白旗人,由护军校从征江西有功,后攻长沙府阵亡,赠云骑尉(23)。


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俱予收载。其源不一: 金代为女真族之黑姓,本辽之部落名,后以部为氏。《续通志·氏族略·金·以部为姓》载: “本辽唐古部,景祖昭肃皇后唐古氏,刷水鄂约人,生世祖。又,唐古实库古从太祖平拉必玛察,领穆昆。孙达兰,尚康宗女; 曾孙德温尚睿宗女; 玄孙鼎,世袭西北路摩哩山,明安徙隶泰州。” 入元以后,唐古氏有二: 其一,当为蒙古族(疑为金之女真唐古氏之后),以部为氏。《续通志·氏族略·元·以部为氏》 有载: “(元)武宗文献昭圣皇后唐古氏; 《列传》 多罗台唐古氏; 《孝义传》郭全继母唐古氏。”其二,为元代 “色目人” 姓,为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总论》 收载。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译作“唐兀”。至清代,或融为满族,世居哈达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有载。

元代有唐古直、唐古迪巨。

猜你喜欢

  • 步鹿如

    读音:Bùlùrú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改为鹿氏。

  • 读音:xiū【源】 ①少昊氏之子修,为帝喾玄冥师,掌水官,其后以名为氏,见《姓氏英贤传》(6,12,60)。 ②清满洲八旗姓休佳氏后改为修氏(180)。满族姓(344)。【望】 临川(17,60,41

  • 達魯古

    读音:Dálǔɡǔ【源】 金时女真人部落,旧属室韦,亦作〔达鲁骨〕、〔达鲁虢〕,其部中心在达鲁古城,即今吉林前郭尔罗斯塔虎城。以部为氏(426)。

  • 申屠

    读音:Shēn tú申屠姓源自周申侯后代,其后人居安定之屠原,因以申屠为氏。申屠早期居于陕西,今以浙江较多。申屠姓历史人物有汉代都尉申屠嘉,惠帝时担任淮阳太守。文帝时迁御史大夫,拜丞相,封故安侯。

  • 吴嵬名

    读音:Wúwéimíng【综】 西夏人双姓。由汉姓吴与西夏党项族姓嵬名合成(95)。

  • 子干

    读音:zǐ gān【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公族之后有子干氏(17,60)。②系自��姓。春秋时楚公子比,字子干,曾奔晋,复归楚,自立,弃疾胁之,自杀,后世必有以字为氏者

  • 读音:zhuó【源】 禚,春秋时齐大夫采邑(故城在今山东长清),其后以邑为氏,见《姓考》(11,17,21)。【变】亦作〔䅵〕(19)。【望】齐郡(17,60,418)。【布】山东新泰(

  • 必向

    读音:Bìxiàng【综】 苗族姓。贵州黄平有此姓(116)。

  • 大佳

    读音:Dà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杭间(23,63,180)。唐初辽东渤海王姓大,此为满族祖先最早见于史籍者。大佳氏源自大氏,佳即家之意(181)。【变】 后改为大氏(180)。【人】 大佳色

  • 太伯

    读音:tài bó【源】 系自姬姓。周古公之长子让国季历(文王之父),为周之太伯,其后以为氏(12,21,60)。周古公即周太王,亦称古公亶父,初居邠,狄人侵入,迁于岐山之下,始国号周,后武王追封为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