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liǎo【源】系自姬姓。皋陶庭坚之后封于蓼(故城在今河南固始东之蓼城岗),后为楚公子变所灭,子孙以国为氏(6,7,12,15,17)。【变】又作鄝(91)。【望】太原(17,60,418)。【人
读音:Nàxīn《姓氏词典》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族出郭罗洛,因以为氏。’ (《姓谱》)。”
读音:Shì【综】 春秋时齐有恃乙,管仲诛之(6)。《姓氏词典》引 《元和姓纂》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Xīlǘ【源】 见《姓苑》(15,21)。居于邑之西闾者以为氏(60,62)。【人】 西闾过,见《说苑》(7,12,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注云: “居于
读音:Mù’áng【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西盟县岳宋大寨(160)。
读音:yáng jiǎo【源】 春秋时卫大夫食采于羊角(故城在今山东范县南70里,一名义城),以邑为氏(7,11,17,60)。【布】 北京有此姓(91)。【人】 羊角哀,春秋时燕人(21)。现行罕见
读音:Qí【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bù máo【源】 春秋时宋公族之后,见《姓考》(17)。或云,商后(指商纣王之兄、宋国始君微子启)有不茅氏,见《路史》(60,62)。疑不茅、不苐、不夷三氏或为同一姓。历史上罕见之复姓。《中国
读音:Bèiěrtèjíěr赫哲族姓氏。本氏族名,以之为姓。未详其他。见《中国人的姓名·赫哲族》。
读音:Nāyáwù【综】 元时人姓。朵歹,那牙兀氏,元太祖即位,管护卫散班,见《新元史》(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