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姓氏起源>子駟

子駟

读音:Zǐsì

【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字子驷,后以为氏(7,12,17,21,60)。【变】 亦为驷氏(12)。【它】 驷氏本无子字,见《古今姓氏辨证》(7,60,62)。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 其注云:“姬姓。郑公子騑字子驷之后也。亦为驷氏。”此以字为氏,系出姬姓。《姓氏考略》据《元和姓纂》注云: “郑穆公子騑字子驷, 后以为氏。”其据《古今姓氏书辨证》又称: “驷氏本无子字。”

猜你喜欢

  • 读音:bǎn【源】 ①汉桓帝时巴郡人板循,寇掠三蜀,太守曹谦宣诏谕之,皆降服(15,21)。②傣族姓(164,165)。亦见《新编千家姓》(73)。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陇川、盈江、泸水有分布。

  • 安陵

    读音:ān líng【源】 ①安陵,周时小国(故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其后以国为氏,见《国名纪》(17)。②战国时楚王嬖臣封于安陵(故城在今河南郾城),是为安陵君缠(缠一作繵),子孙氏焉(60,62)。

  • 他他

    读音:Tuótuó【综】 清镶黄旗满洲护军富明阿之继妻为他他氏(260)。

  • 乞失迷兒

    读音:Qǐshīmíér【源】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乞失迷儿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克实密尔〕(24)。元代“色目人”姓氏,为元代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 收

  • 叱伏列

    读音:Chìfúliè【源】 代北姓(27)。叱伏列与叱列同族,后歧化为二姓(242)。一说,叱伏列即泣伏利,而叱列乃其省译也(70)。【变】 亦作〔叱列伏〕(60,70,242)。【人】 叱伏列龟,

  • 读音:yōng【源】 庸,商时诸侯国(故城在今湖北竹山东南),春秋时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6,7,15,17,60)。【望】 胶东(17,418)。【布】 四川德昌(333)、山东新泰(359),江西

  • 火寻

    读音:huǒ xún唐居支庶分王为九姓,六曰火寻。 (见《唐书·西域传》)

  • 西素

    读音:Xīsù【源】 见傅馀頠《复姓录》(7,63)。《姓氏词典》 引 《复姓录》收载。未详其源。

  • 景爾

    读音:Jǐngěr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

  • 孔父

    读音:kǒng fǔ【源】 春秋时宋微子之裔,宋湣公六世孙嘉,字孔父,其后以字为氏(7,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以字为氏。《姓纂》: 微子之后。宋大司马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