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hōu

【源】 ①州,周邑(故城在今河南沁阳东南40里),后属晋,食采于此邑者以邑为氏,见《风俗通》(1,6,11,17)。一说,其故城在怀州武陟县,即今河南武陟(12,21)。②系自姜姓。周武王封淳于公,其国在州(故城在今山东安丘东北之淳于城),为一小国,亦称州公,其后有州氏(1,7,11,17)。③系自偃姓。州,春秋偃姓国(故城在今湖北监利东之州陵城),近楚,后灭于楚,其后以国为氏(17)。【望】 武陵(17,418)。【布】 辽宁沈阳、四川成都(91)等地均有此姓。【人】 州绰,春秋时晋大夫(17,21)。州泰,三国时南阳人,魏国征虏将军,假节都督江南诸军事(62)。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沈阳、四川之成都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注引 《风俗通》 云: “晋有州绰、州宾,其先食采于州,因以为氏。” “”,原为周畿内邑,后属晋,为栾豹采邑。故址在今河南沁阳县东南八十里。或以邑为氏,系出姬姓。② 《姓氏考略》 注云: “淳于公谓之州公,其后亦为氏。”“”,古国名。或称: 炎帝神农氏,其后有州、甫、甘、许、戏、露、齐、纪、怡、向、申、吕,皆姜姓之后,并为诸侯,或分掌四岳。淳于,州都,即今山东安丘县东北之淳于城,后为杞所灭,或以国为氏,系出姜姓。

汉代有州辅; 三国时魏有州泰; 南朝宋有州韶。

猜你喜欢

  • 读音:shuí当因官大谁长,子孙以为氏。大谁,本以谁何称,因用名官,有大谁长。蜀之南充有谁姓。(见《姓氏寻源》)谁龙,南部人,正德年间九江府照磨。(见《万姓统谱》)

  • 乐王

    读音:yuè wáng晋大夫乐王鲋之后。(见《万姓统谱》)

  • 烏氏

    读音:Wūzhī【源】 乌氏,地名,因水而名,秦时为乌氏之戎所居,汉置乌氏县,故城在今甘肃平凉西北。以地为氏(11,60)。【变】 一作〔阏氏〕(17)。【人】 乌氏倮,秦始皇时封比封君(60,87)

  • 左师

    读音:zuǒ shī周左师触詟之后。(见《万姓统谱》)平公三年,楚共王拔宋之彭城,以封宋左师鱼石。(见《史记·宋微子世家》)

  • 读音:Nán【综】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山西汾阳有此姓(278)。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平遥及吕梁地区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新编千家姓》亦收,未详其源。

  • 合剌訥惕

    读音:Hélánèti【综】 蒙古族姓。源出蒙古弘吉剌惕部之分支,内蒙古巴林右旗洪格尔、查干诺尔、益和诺尔等地均有此姓,汉姓为韩(384)。

  • 读音:Yù【综】 见《中日姓氏汇编》(401)。大陆有此姓(73,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昆明、山西之雁北地区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Zhū诸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刘邦封故粤王无诸为闽越王,后代以他的名字作为姓氏。二是以采邑为姓氏。春秋时期鲁国有诸邑,大夫食采于此者,后代以封邑为姓。诸姓早期活动于东部

  • 依補

    读音:Yībǔ【源】 彝族姓。属狄俄乌毅家支(375)。

  • 何樂克

    读音:Hélèkè【综】 达斡尔族姓(莫昆名),属莫力登哈拉,汉姓为孟(189)。达斡尔族姓氏。系出墨尔迪音“哈拉”。后或改单姓“孟”,盖取其哈拉 “墨尔迪音”之首音谐其近似音之 “孟”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