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姓氏起源>拓跋

拓跋


读音:Tuòbá

拓跋姓出自鲜卑族拓跋部,鲜卑族谓“”为“”,谓“”为“”,故以“拓跋”为姓。

拓跋姓早期主要在内蒙古一带发展。

拓跋姓历史人物有拓跋宏,北魏孝文帝,厉行改革,迁都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鼓励鲜卑族和汉族通婚,加强鲜卑人和汉人的联合统治;并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对民族大融合起到了积极作用。拓跋姓后改为元姓。

拓跋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五十四位。


【源】 ①源出鲜卑,其先居塞北,受封北土,北俗谓土为拓后,以受为跋,故号拓后跋,后有拓跋氏。初有拓跋毛立,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镇北方,至裔孙力微,始迁居定襄,兴盛,至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遂南迁,改拓跋氏为元氏(242)。一说,拓跋氏为黄帝之裔,出自姬姓;又,拓跋氏为李陵降匈奴,妻为匈奴女,名拓跋,遂氏焉(6,7,9,12,27)。然以上二说均系附会之说(27,70)。②唐时西羌别种党项族八大姓之一(7,27)。③唐时吐谷浑部亦有拓跋氏(27)。【变】①亦作〔拓拔〕(11,27,60)、〔托跋〕、〔托拔〕、〔託跋〕(27)、〔托卜〕(24)。②后改姓元(27)、李(242)二氏。【望】颍阳(17,21,418)。【布】北京、上海、辽宁沈阳等地均有此姓(91)。【人】拓跋力微,北魏始祖神元皇帝(242)。拓跋赤辞,唐时西羌党项人,西戎都督(242)。


现行较罕见复姓。今北京、上海、辽宁之沈阳等地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注引《魏书》 云: “黄帝子昌意之后。受封北土,黄帝土德王,北人以 ‘土’ 为 ‘拓后’,‘受’ 为 ‘跋’。号拓后跋氏,后从省为 ‘拓跋’。孝文帝迁都洛阳,改为元氏。”此说与《姓氏考略》稍有出入。

或作“拓拔”、“托跋”、“託跋”、“托拔”,姑兼收以备考。参见“拓拔”等条。

唐代有拓跋·思恭; 五代有拓跋·恒。

猜你喜欢

  • 竇公

    读音:Dòugōng【源】 战国时魏文侯乐人窦公之后。窦公年百八十岁,两目皆盲,文帝奇之,问日何所服食至是,对曰年十三失明,父母教以鼓琴,无所服饵。窦公献《古文乐读书》一篇,见《风俗通》(1,7,9,

  • 读音:Qiáng【音】又音Qiáng(17)。 【源】唐尧之后有蔷氏(17,60,62)。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考略》亦载,其注引 《路史》 云:

  • 读音:tí【源】 春秋时晋大夫提弥明之后,见《姓源》(17)。【布】 山东成武(340)、安徽淮南(362)、湖南湘谭(373)、台湾桃园(68,261)、河北三河(285)、隆化(344)、廊坊、沧

  • 庚市

    读音:gēng shì【源】 居于庚市者以为氏,庚市即西市(60,62)。【人】 庚市子肩,《庄子》中人物(11,1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初见於《庄子》。其注云:“居於庚市者以

  • 读音:Jù【源】 见《康熙字典》(62,63,80)。【布】台湾台中(68,261)、天津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多此姓: 阳泉、晋城、临汾及雁北地区均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

  • 相夫

    读音:xiàng fū【综】 《韩非子》有相夫氏之墨。亦作〔相芬〕(11,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亦作 ‘相芬’。见 《韩非子》。”或音xiàng

  • 傍乞

    读音:Pángqǐ【综】 羌人姓。北周有羌帅傍乞铁忽,见《周书》(242)。

  • 莫弗

    读音:mò fú【源】①莫弗系北部敕勒(即铁勒)之部落名,以部为氏,见《魏书》(60,62)。②莫弗,官名,以官为氏(60,62)。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并注其源: ①其据《魏书》

  • 阿禮特

    读音:E-lǐtè【综】 清正红旗蒙古马甲巴吉奈之妻为阿礼特氏(260)。又,清正红旗蒙古护军特古思之妻为鄂礼特氏(260)。〔鄂礼特〕似即阿礼特之异译。

  • 苞邱

    读音:Bāoqiū历史上罕见的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楚苞邱先生,荀卿弟子。”一作“苞丘”,详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