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Suǒlónggǎ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本元代蒙古人部落名,后以为氏。又,为高丽奇氏所改。《续通志》注云:“元顺帝次皇后奇氏,改奇氏为索隆噶氏。”又注:“顺帝鄂
读音:zhé卫出公辄之后。(见《风俗通》)
读音:Fānwǔ《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 收载,其注云: “极罕见复姓。现代无此姓。”未详其源。
读音:xiǎn zǐ【源】 汉时陇西羌人姓(12,60)。以部为姓。【变】 ①亦作〔彡姐〕。《汉书·冯奉传》:永光三年,陇西彡姐旁种反(70)。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②有改姓彡氏者(60
读音:xiào【源】 见《姓苑》(15,21,62)。《中国古今姓氏词典》 引 《姓苑》 收载并注此音。作为姓氏,《汉语大字典》音yáo,姑兼收以备考。
读音:Sùyāodǎi【综】元时人姓。忽都牙歹,速要歹氏,元至元中任镇江路济南翼下千户所达鲁花赤,见《至顺镇江志》(399)。
读音:Bù’ěrhālè【源】 明清时黑龙江下流奇勒尔人姓。一部分奇勒尔人后融于赫哲族中(429)。
读音:Yǐtǎbēizhúpǔ彝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彝族》有载,其汉意为 “水(氏)族”。后或取其汉意以 “水” 为氏。
读音:Wénrén【源】 春秋时鲁国少正卯之后,见《风俗通》(1,6,7,17,60)。【望】河南(17,60,418)。【变】后改为闻氏(17)。【布】浙江余姚(389)、萧山(209)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Yín【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忻州有分布。汉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 《新编千家姓》亦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