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ú

【源】 ①系自风姓。伏羲之裔封于颛臾(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90里颛臾村),其后有臾氏(6,15,17,60)。②播州(唐置,故治在今贵州遵义)瑶族姓(116)。【望】 太原(17,418)。【人】 臾骈,春秋时晋大夫(6,21)。臾信,明时阳信人,嘉靖中海丰县丞(15,21)。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氏考略》 亦载并注其源: ①其注引 《路史》 云: “伏羲后有臾氏。”此当系出风姓。②又注云: “臾氏盖出颛臾之后。”颛臾,古国名,春秋时为鲁国附庸,其地在今山东费县西北,亦风姓。此则以国为氏,望出太原。

淮南子·氾沦训》 有臾儿,善知味; 春秋时晋有臾骈,为大夫; 明代有臾信,海丰县丞。

猜你喜欢

  • 博靈果爾

    读音:Bólínɡɡuǒ’ěr【综】 清驻防巴尔虎正蓝旗、正黄旗中均有博灵果尔氏,世居呼伦贝尔(259,260)。

  • 伊蘇濟勒

    读音:Yīsūjǐlè【综】 辽时姓。辽时苏尔威汗分二舒敏为王,一曰伊苏济勒氏,国舅族也(24,63)。金代女真族姓氏。为金王室外戚族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苏尔威汗分二苏敏为

  • 南榮

    读音:Nánróng【源】 古有善曝背于南荣者,献之于君,其后为氏(7,60)。【布】 北京有此姓(91)。【人】 南荣趎,庚桑楚(老子弟子)弟子,见《庄子》(17,21)。现行罕见复姓。今北京市有分

  • 读音:yú【源】①系自姜姓。炎帝榆罔之后(8,60)。一说,炎帝之裔路子分居榆(故城在今山西榆次),春秋时灭于晋,因以为氏(17,60)。③西域疏勒有榆氏,见《汉书》(60)。疏勒,汉时国名,唐时称佉

  • 八鄰

    读音:Bālín【源】 元时蒙古人姓,见《元史·氏族表》(57)。巴林氏之后有八邻氏,即为巴林之异译。【人】 伯颜,蒙古八邻氏,元至元中官中书左丞相,后以知枢密院事出镇和林,谥忠武,见《元史》(399

  • 读音:kōng【源】 见何承天《纂要》(6,11,17,86)。【望】 南海、南越(17,21,60,418)。【布】 明时广东番禺有此姓(15,21,60)。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

  • 祿

    读音:Lù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平度、昌乐、平邑,山西之太原,河南之义马,湖北之临利等地有分布。《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归 “入声”部。其源不一: ①郑樵

  • 读音:tiē【源】 见《万姓统谱》(15,21)。回族亦有此姓。【布】 四川中江(345)、安徽淮南(362)、内蒙古乌审旗(369)、江西萍乡(371)、云南泸西(374)、甘肃民乐(62)、山西代

  • 東丘

    读音:Dōng qiū【源】 以所居为氏(60)。今湖南零陵西南有东丘故址。【变】亦作〔东邱〕(6)。【布】晋时郯县(故城在今山东郯城西南30里,或今江苏丹徙)有东丘姓,见《姓苑》(6,60)。【人】

  • 阿敦

    读音:Ādūn《姓氏词典》 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收载。其注云: “唐有阿敦宁。五代有阿敦少君。” 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