苴人
【源】 周武王封四岳之苗裔文叔于许(故城在今河南许昌东),姜姓,男爵,其后许灵公为郑所逼迁叶,后又迁夷(即城父,故城在今安徽亳县东南70里),最后灭于楚,其后有苴氏,苴人氏(17,19,21,60)。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路史》云: “太岳后有苴人氏。”相传太岳为炎帝之后,当系出姜姓。
【源】 周武王封四岳之苗裔文叔于许(故城在今河南许昌东),姜姓,男爵,其后许灵公为郑所逼迁叶,后又迁夷(即城父,故城在今安徽亳县东南70里),最后灭于楚,其后有苴氏,苴人氏(17,19,21,60)。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路史》云: “太岳后有苴人氏。”相传太岳为炎帝之后,当系出姜姓。
读音:Yú《姓氏词典》 引 《氏姓考》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Èluó《姓氏词典》 引 《周书》 收载,“北周有遏罗诃地。”未详其他。
读音:E-láwùyí【综】 元时人姓。塔海帖木儿,阿剌兀义氏,历汾州达鲁花赤、冀宁路达鲁花赤,见《山右石刻丛编》、《成化山西通志》(399)。
读音:Zāng现行罕见姓氏。今山东之平邑有分布。《中国姓氏大全》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xián qiū【源】 ①春秋时鲁大夫食采于咸丘(故城在今山东巨野西咸亭),以邑为氏(7,11,60)。②春秋时齐公族有咸丘氏,见《路史》(17,60)。【变】 一作〔咸邱〕(17)。【望】 齐
读音:Chēfēi【源】 北魏献帝次兄为普氏(一说为普乃氏),孝文帝时改为周氏,至金水公周摇,周闵帝赐姓车非氏(7,12,6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鲜卑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读音:fēn望出魏郡。战国时有魏臣纷疆。(见《正字通》)
读音:Xuánféng【源】 少昊之官,司分者也,后以为氏,见《万姓统谱》(63)。
读音:Yībǔ【源】 彝族姓。属狄俄乌毅家支(375)。
读音:Chàng【源】 见《姓苑》(15,21,62)。一说,由倡姓所改(91)。【布】 河北卢龙县唱石门村(289)、四川武胜(321)、台湾桃园、台南(64,68,261)、辽宁沈阳(62)、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