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án

【源】 ①战国时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为蓝君,蓝即蓝田(故城在今陕西蓝田西30里),子孙以地为氏,见《竹书纪年》(60)。②中山大夫蓝诸之先祖食采于蓝田,因氏,见《战国策》(12,17)。③系自芈姓。楚公族食采于蓝邑,因氏(17)。④壮(109)、畲(172,173)、回(176)、满、瑶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中山、东莞、汝南(17,62,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尤以广西、广东等省区多此姓,2省区蓝姓约占全国汉族蓝姓人口86%。【人】 蓝敏,汉时人,著《重真记》一卷(21)。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北京,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崇仁,广西之田林等地均有。汉、畲、蒙、壮、回、瑶、傣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引 《竹书纪年》 云:“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为蓝君。” (蓝),即蓝田 (今属陕西),子孙以地为氏。望出中山、东莞、汝南。②《中国姓氏大全》称: “周代有楚国大夫蓝氏,后简为姓蓝。” (按: 楚昭王时有大夫蓝尹亹,以 “蓝尹”为氏,或简而为 “”?若此则蓝姓不自战国时之蓝君始。) ③壮族之 “”,指以竹或藤编的篮子,盖其先擅长编篮,此则以技为氏。

战国时中山有大夫蓝诸; 唐代有蓝采和,传说他是“八仙” 之一; 宋代有蓝丞,尚书郎; 又有蓝继宗,南海人,邕州观察使; 明代有蓝玉; 又有蓝瑛,钱塘人; 清代有蓝涟,侯官人。

猜你喜欢

  • 读音:Xiàng【源】①系自姬姓。项,周时侯国(故城在今河南项城东北之槐坊店),春秋时为齐桓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6,9,12,17,60)。一说,古诸侯项国,系姞姓子爵国,其地在汝阴项县(故城亦为河

  • 胥彌

    读音:Xūmí【源】 见《姓苑》(17,62)。 【人】 胥弥赦,春秋时卫国人(11,17,20,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亦收,其注引 《姓

  • 博爾濟

    读音:Bóěrjì【源】 ①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东城(23,63,180,260)。②清蒙古八旗姓。凡二派,出扎颊特、锡喇穆楞(一作西拉木楞)等地(23)。【变】 清正白旗满洲马甲裴灵阿之妻为白尔吉氏(

  • 國筮

    读音:Guóshì【源】 主国之卜筮者以为氏,见《隋书·经籍志》(60,62)。《汉书·艺文志》有国筮子十七篇(1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隋书·经籍志》云:“主国之卜筮者

  • 翁吉歹

    读音:Wēngjí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译作“昂吉岱”,姑兼收以备考。

  • 读音:Tiāo【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山西有此姓。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并注此音; 《姓氏词典》 引 《姓苑》亦收,“金有挑挞。”未详其源。

  • 浑沌

    读音:hún dùn浑沌氏,是为浑敦,后有浑氏、沌氏、屯氏。(见《路史》)浑沌,本昊佐浑沌之后。(见《万姓统谱》)

  • 祝魯

    读音:Zhùlǔ【源】 彝族姓(208)。

  • 读音:Cù【源】白狄,媨姓,见《潜夫论》(60,62)。白狄,古族名,一作白翟,春秋时狄之一部,原栖息于今陕西延安,山西介休一带,后徙河北,后并于秦。 【变】亦作〔��〕(

  • 瑪爾丹

    读音:Mǎěrdān【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扎库木(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扎库木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