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Péi

裴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封地为姓氏,出自嬴姓,为伯益之后。伯益子孙封于(péi)邑(今山西闻喜),至六世孙苹陵,周僖王时被封为解邑君,他以祖辈的封地为姓氏,去掉“邑”字,改加“衣”字,为裴氏。二是以封地为姓氏,为颛顼的后代,春秋时,晋平公封颛顼后代鍼于周川裴中(今陕西岐山北),称为裴君,其后代遂以裴为姓。

裴姓发源于山西。早期的裴姓,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南一带,到了西晋时期,尤其在“永嘉之乱”之后,随着大批移民南迁,裴姓散居江南,并逐渐向全国各地发展。

裴姓历史人物有裴楷,西晋名士,仪容俊爽,时称“玉人”,精《老子》《易经》。《世说新语》记载了一则反映他机变的故事,晋武帝登基后,曾卜卦预测西晋命运,得了个“一’字,以为只有一世,颇不高兴,大臣们也相顾失色,裴楷却依照何晏《老子注》解释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以为天下贞”,使得场面改观。裴度,唐朝宰相,任职期间力主削藩。其“威望德业”一直为世所重,当时人评论古今将相,皆“推度为首”,甚至西南夷、西域郡主“见唐使,辄问度老少用舍”,可见其影响之大。唐后的许多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如司马光、欧阳修、李贽等人,都称赞裴度“以身系国家轻重如郭子仪者二十余年”。

裴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九十七位。


【源】 ①系自嬴姓。颛顼之裔孙伯益之后有秦非子,秦非子之后封��乡(故城在今山西闻喜裴氏村),因以为��氏。其后裔陵,因功封为解邑(故城在今山西运城西南解州)君,乃去邑从衣为裴氏,见《风俗通》(1,7,12,17,60)。②系出风姓。晋平公封颛顼帝之裔孙鍼于周川之裴中,号裴君,后有裴氏(7,15,21,60)。③疏勒国(亦作佉沙),其人文身碧瞳,其王姓裴,见《西域传》(69)。唐时西域疏勒王裴夷键降唐封为右骁骑大将军,其后为裴氏(12,70)。④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又,清满洲八旗姓培佳氏后改为裴氏(180)。今满族姓(344)。⑤京(104)、土家(387)、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河东、京兆(17,60,7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6%。【人】 裴陵,周僖王封其为解邑君,河东闻喜裴俱陵之后裔(15,21)。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并注其源: ①其注引《唐书·世系表》云: “系姓赢姓。伯益后非子之支孙封��乡, 因以为氏。 后徙封, 乃去邑从衣为‘裴’。”(按:此依《集韵》“符非切”;《汉语大字典》音féi,未注明其为姓。)②又注: “晋平公封颛顼帝之孙鍼於周川之裴中, 号裴君, 后有裴氏。 望出河东。”

今多音péi,亦为现行姓氏。

猜你喜欢

  • 读音:Huí/Hwei【综】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 华胥

    读音:huà xū太皞庖牺氏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见《史记·补三皇本纪》)

  • 庫奇吉爾

    读音:Kùqíjíěr赫哲族姓氏。本氏族名,以之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赫哲族》。

  • 奥濟

    读音:Àojǐ少数民族姓: ①达斡尔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援引 《黑龙江志稿》 收载,或作武廷音。②清代满族姓氏。散处叶赫、哈达、松花江、乌拉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

  • 外剌

    读音:Wàilá【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外剌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乌拉(24)。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译作

  • 读音:rǎng【源】 ①尧时贤人壤父之后,见《元和姓纂》(6,60,62)。②孔子弟子壤驷赤之后,以壤为氏(60,62)。【望】 上邽(17,418)。【布】 辽宁有此姓(91)。现行罕见姓氏。今辽宁

  • 巴漢

    读音:Bāhàn【综】 苗族姓。贵州东南部有此姓(402)。

  • 读音:Yōu【综】 源出不详。或系尤氏加人旁所改,与优氏的简体字“优”不同。台湾台中、台北等地均有此姓(64,68,26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山西之太原、运城、榆次,福建之上杭,云南

  • 读音:Lǔ【源】 ①古时中国称太原狄曰太卤,后有卤氏(62)。又云,晋有大卤,地名,必以地为氏(60,62)。大卤之国在今山西阳曲境内(17,62)。②东汉时云南昆明夷人之姓(11,17)。【望】 昆

  • 孛術

    读音:Bóshù【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或系孛术鲁氏之省译。